ICS 65.025
CCS B 05
3715
聊城市 地方标准
DB3715/T 13—2022
灵芝袋料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substitute cultivation of ganoderma lucidum
2022 - 09 - 26发布 2022 - 10 - 26实施
聊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715/T 13 —2022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聊城市农业农村局提出、组织实施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聊城市农业科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岑、李岩杰。
DB3715/T 13 —2022
1
灵芝袋料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灵芝袋料栽培的产地环境及设施、栽培季节、基质配方、品种选择、栽培管理技术、
采收及病虫害防控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聊城市灵芝袋料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12728 食用菌术语
NY/T 528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T 749 绿色食品 食用菌
NY/T 1935 食用菌栽培基质质量安全要求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灵芝 ganoderma lingzhi
属于真菌界、担子菌门、层菌纲、多孔菌目、灵芝科、灵芝属的大型真菌,本文件指赤芝和紫芝。
3.2
袋料栽培 bagged material
袋料栽培是利用各种农副产品,如木屑、棉籽壳、玉米芯、木糖醇渣等作为主要原料,添加一定量
的麸皮、玉米粉、石膏等辅料配制成培养基,用聚乙烯或者聚丙烯袋装料,以代替传统段木栽培灵芝。
3.3
转潮 tide-turning period
每出芝一批称为一潮,每潮芝成熟采收后间隔一段时间再次发生下一潮芝,称为转潮。
4 栽培条件
4.1 栽培季节
每年2月中下旬~ 4月下旬,制作培养灵芝菌包, 5月上旬开始催蕾、出芝,至 9月上旬~ 10月下旬结
束生产,期间根据品种和采收产品的不同可出芝 1~2潮。
DB3715/T 13 —2022
2 4.2 栽培方式
熟料栽培,一头或两头袋口出芝。
4.3 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应符合 NY/T 5010 的规定,远离工矿业的“三废”及微生物、粉尘等污染源。选择地势高
敞、环境清洁、通风良好、靠近水源且便于排水和生产操作的地方。菌包栽培料及喷洒用水水质应符合
GB 5749标准规定,芝棚地面浇灌用水应符合 GB 5084的规定。
4.4 栽培设施
传统拱棚或钢结构控温大棚,应具有保温、保湿、遮光、通风良好等管控条件,安装防虫网、杀虫
灯、黄板等防虫设施来减少虫害,可采用半地下式结构,有条件的可以使用湿帘、风机等设施,以防止
夏季温度过高影响灵芝出芝。
5 栽培基质
5.1 栽培原料
5.1.1 主料
玉米芯、木糖醇渣、阔叶树木屑、棉籽壳等,要求新鲜和无腐烂霉变,玉米芯、木屑需提前粉碎至
粒径2 mm~5 mm。原料选择应符合 NY/T 1935 要求。
5.1.2 辅料
麸皮、玉米粉、蔗糖、豆粕、石膏、石灰、过磷酸钙等。原料选择应符合 NY/T 1935 标准要求。
5.1.3 生产用水
培养料配制用水和出芝管理用水需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喷水中不应加入药剂、肥料或成分不
明的物质。
5.2 栽培料配方
配方1:玉米芯 40 %,木糖醇渣 40 %,麸皮7 %,玉米粉 7 %,石灰3 %,石膏2 %,过磷酸钙 1 %。
配方2:棉籽壳 44 %,木屑44 %,麸皮10 %,蔗糖1 %,石膏粉 1 %。
配方3:木糖醇渣 78 %,麸皮15 %,豆粕5 %,石灰1 %,石膏粉 1 %。
6 栽培品种选择
选择高产、抗逆性强的赤芝或紫芝品种。应在有菌种生产经营资质的科研单位、菌种厂引进菌种,
并可清楚地追溯菌种的来源,菌种应符合 NY/T 528 要求。
7 菌袋制作
7.1 栽培料配制
DB3715/T 13 —2022
3 按照配方取料,先将干料混匀,然后逐渐加水,边加水边把石灰、石膏等辅料按顺序添加,拌料至
培养料含水量 60 %~65 %左右、pH值6~7左右,加水量约为干料的 1.4倍(手捏培养料,指缝见水不滴
水为宜)。
7.2 装袋
根据灭菌方式选择 17 cm×37 cm或18 cm×42 cm厚度0.04 mm的一头开口或两头开口的聚丙烯或高
密度聚乙烯塑料筒袋。
装袋:装袋时先将袋的一头在离袋口 2 cm~3 cm处用扎绳(活扣)扎紧(如使用一头开口菌袋省略
此步),然后装料,边装边压,用手压时只按袋壁四周压紧,中央稍压,形成四周紧中间松,两端紧中
间松,使料松紧一致,装到离袋口 2 cm~3 cm处压平料面,再用绳子(活扣)扎紧,最后用干净的布擦
去沾在袋上的培养料。
7.3 灭菌
7.3.1 常压灭菌
装好料的袋依次摆放于锅内架上,中间留出少许空隙,加 水开始灭菌。初时加大火力, 3 h内使温
度升到100 ℃,维持 10 h~12 h,中间防止温度下降;灭菌完成后,待锅内温度降至 60 ℃以下时,再
慢慢开门,取出料袋。
7.3.2 高压灭菌
排尽锅内冷空气后,当压力上升到 0.15 MPa 时(温度 126 ℃),保持恒压 2 h~3 h,熄火后待压力
表自然回零后,排尽余气,开锅出袋。
7.4 接种
接种前要严格检查菌种是否污染, 接种房采用食用菌专用的烟雾剂进行消毒。 如必洁仕, 烟雾王等。
当袋料内温度降至 30 ℃时抢温接种。两头接种或一头接种,接种过程应严格无菌操作,对手、菌种袋
外壁及接种工 具消毒后,用接种工具去掉菌种表皮及上层老化菌种,将栽培种接入料袋,适当压实,扎
紧袋口。
8 发菌
接种后即开始发菌,发菌场所一定要提前严格消杀,干净清洁。菌袋摆放层数应根据气温确定, 3
月份开始制作菌袋时可摆 7层,4~5月份制作菌包时应相应减少层数,以免料温过高。棚温控制在 25 ℃
以下,料温保持在 25 ℃~30 ℃;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保持干燥,不要喷水,相对湿度控制
在70 %左右;黑暗避光培养;经常翻堆检查。
9 出芝管理
菌丝满袋后,要及时开口。用消毒后的锋利小刀把袋口的扎绳割下,开口直径 2 cm~3 cm。注意不
要开口过大、不要使菌袋与菌棒剥离。划口过程中要注意对器具的消毒,避免交叉感染。菌袋开口 7 d~
10 d,菌袋开口端出现子实体原基,进入出芝管理阶段。
9.1 温湿度管理
DB3715/T 13 —2022
4 温度控制在 25 ℃~28 ℃, 最高不超过 30 ℃, 最低不低于 23 ℃, 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 85 %~90 %。
为保证棚内湿度, 刚现蕾时可采取向大棚走道灌水方式增加湿度, 每隔 3 d~4 d, 向棚内走道灌水一次。
开片期可在棚内喷雾状水,保持棚内湿度在 90%左右,不可喷“关门水”,以免发生病害。
9.2 通风管理
灵芝出芝时 对二氧化碳特别敏感,每天需通风 3~4次,每次通风 1 h左右,二氧化碳浓度应控制在
0.1 %以下。
9.3 光照管理
灵芝子实体的形成需要光照的刺激,散射光可以诱导早出芝、多出芝,光照强度应控制在 700 Lx~
1500 Lx为宜;灵芝具有较强的趋光性,棚内各处光线应均匀一致, 避免光线过强或太弱导致灵芝畸形。
9.4 疏蕾
灵芝发育过程中,大多是同时长出多个原基,需在原基长出一周左右进行修枝处理。一个菌袋保留
一个外观好、长势好、位置居中的芝蕾,其余的都去掉,注意修枝工具的消毒处理。
10 采芝及转潮管理
10.1 采收标准
当菌盖边缘白色生长 点基本消失,边缘颜色变深,菌盖开始木质化,背面弹射出红褐色的雾状孢子
时,表明灵芝子实体已成熟,可以采收。采收时从芝柄根部剪断,留柄 0.5 cm~1 cm。如果需要采收孢
子粉,此时可安装风机收集孢子粉,孢子粉采收期一般为 40 d~50 d。待孢子粉采收结束后进行子实体
的采收。灵芝子实体及孢子粉及符合 NY/T 749 要求。
10.2 转潮管理
如不采收灵芝孢子粉,第一潮灵芝子实体成熟后立即采收。采收后整理料面,停止喷水 3 d~4 d,
待菌丝恢复生长后,再进行水分、通气管理,一周左右可进入第二潮。
11 病虫害防控
11.1 防控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规范栽培管理预防为主,农业、物理、化学防控为辅,
对病虫杂菌采取综合防控措施,确保产品安全优质。
11.2 防控对象
灵芝主要病害为木霉污染,主要虫害有菇蚊、菇蝇、跳虫等。
11.3 防控措施
DB3715-T 13-2022 灵芝袋料栽培技术规程 聊城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1-12 17:30:07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