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30
CCS B 43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 578—2022
代替 DB11/T 578—2008
种猪生产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breeding pig production
2022 - 12 - 27发布 2023 - 04 - 01实施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1/T 578—2022
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代替了 DB11/T 578—2008《种猪生产技术规范》,与 DB11/T 578—2008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
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更改了生产性能测定的内容(见第 5章,2008版第4章);
b)增加了基因组选择的内容(见 6.2);
c)更改了种猪选择的要求(见第 7章,2008版4.2.3.1);
d)更改了引种的要求(见第 8章,2008版第5章);
e)更改了生产工艺、营养标准和饲养管理(见 10.2、10.3、10.4,2008版6.2、6.3、6.4);
f)增加了种猪销售的要求(见第 11章);
g)增加了生物安全的要求(见第 12章);
h)更改了疫病防控的要求(见第 13章,2008版第7章);
i)更改了饲料和兽药的 使用(见第14章,2008版第8章);
j)更改了废弃物处理(见第 15章,2008版第9章)。
本文件由北京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
本文件由北京市农业农村局 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市畜牧总站、北京中育种猪有限责任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唐韶青、李凯扬、卢纪和、武建亮、肖炜、杨宇泽、西鹏洋、张卫艺、云鹏、
崔晓东。
本文件及其所替代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08年首次发布为 DB11/T 578—2008;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DB11/T 578—2022
1 种猪生产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北京市种猪生产过程中种猪登记、生产性能测定、 遗传评定、种猪选择、引种、选 配、
生产管理、种猪销售、生物安全、疫病防控、饲料和兽药的 使用、废弃物处理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种猪场种猪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
GB/T 36195 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
GB/T 39235 猪营养需要量
GB/T 40184 畜禽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规程
NY/T 820 种猪登记技术规范
NY/T 821 猪肉品质测定技术规程
NY/T 822 种猪生产性能测定规 程
NY/T 825 瘦肉型猪胴体性状测定技术规范
NY/T 1952 动物免疫接种技术规范
NY/T 3075 畜禽养殖场消毒技术
NY/T 3445 畜禽养殖场档案规范
NY/T 3459 种猪遗传评估技术规范
DB11/ 307 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DB11/T 327 生猪生产技术规范
DB11/T 1799 生猪养殖场生物安全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后备种猪 replacement pig
经过选择预备用于种用的公猪或母猪。
[来源:NY/T 3874—2021,4.3]
3.2
DB11/T 578—2022
2 育种值 breeding value
个体所携带的影响某性状的所有基因的加性遗传效应之和。
[来源:NY/T 3874—2021,6.2]
3.3
估计育种值 estimated breeding value ,EBV
根据各种可利用的信息(表型、系谱、基因组等)对个体育种值进行估计所得到的估计值。
[来源:NY/T 3874—2021,6.5]
3.4
选择指数 selection index
用于衡量个体相对遗传优劣性从而用于种用个体选留的指标。
注:单性状选择时,它是根据各种信息来源(候选个体本身及其亲属)提供的表型信息估计的育种值;多性状选择
时,它是根据性状的相对重要性将各个性状的估计育种值进行加权合并所得到的指数,是综合育种值的估计值。
[来源:NY/T 3874—2021,6.7]
3.5
基因组选择 genomic selection
利用覆盖于全基因组的遗传标记估计或预测畜禽个体育种值,从而实现个体遗传评估并进行种用
个体选择的方法。
[来源:GB/T 40184—2021,3.1]
4 种猪登记
种猪登记的内容和方法应按照NY/T 820的规定执行。
5 生产性能测定
5.1 测定站测定
测定站测定应按照NY/T 822的规定执行。
5.2 现场测定
5.2.1 测定基本条件与要求如下:
a) 测定猪的营养水平应符合GB/T 39235的相关要求,饲料种类应相对稳定,饲料卫生条件应符
合GB 13078的相关要求。
b) 受测猪的圈舍、运动场、光照、饮水和卫生等管理条件应基本一致。
c) 保证充足的饮水,适宜的温度、湿度。
d) 测定单位应具备相应的测定设备和量具,应配备有专职的技术人员。
5.2.2 受测猪的选择:
a) 测定猪的个体号清楚,有3代以上系谱记录,品种特征明显。
b) 测定猪应健康、生长发育正常、无外形缺陷和遗传疾患。
c) 受测猪的选择应采取窝选与个体选择并重的方式,选择 60~70日龄、体重20 kg以上的个体。
DB11/T 578—2022
3 5.2.3 测定方法如下:
a) 生长性能的测定方法应按照NY/T 822的规定执行。原种场核心群平均每窝纯繁后 代至少测定
1头公猪和2头母猪,祖代场核心群平均每窝纯繁后 代至少测定1头公猪和1头母猪。
b) 测定核心群母猪的繁殖性能,测定方法应按照NY/T 822的规定执行。
c) 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抽样测定。胴体性状的测定方法应按照NY/T 825的规定执行,肉质性状
的测定方法应按照NY/T 821的规定执行。
6 遗传评定
6.1 常规遗传评定
用动物模型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LUP)法估计育种值,计算选择指数,评定方法应按照NY/T 3459
的规定执行。
6.2 基因组选择
基因组选择的参考群建立、采样、DNA提取、基因型测定、育种值估计等应按照GB/T 40184的规定
执行。应依据基因组育种值(GEBV)计算选择指数。
注:参考群是指同时具有基因组信息与表型测定信息的个体所组成的群体。
7 种猪选择
7.1 遗传评定后选留
遗传评定结束后,根据估计育种值或选择指数选留后备种猪。淘汰体质衰弱、肢蹄存在明显疾患 、
体型有损、出现遗传缺陷的个体。
7.2 配种前选留
选留选择指数高、体型外貌合格、发情正常的母猪。选留选择指数高、体型外貌合格、易调教、精
液质量合格的公猪。
7.3 留种数量
原种场留种数量不应高于测定群的25%,祖代场留种数量不应高于测定群的40%。
8 引种
8.1 应制定引种计划,内容包括:品种或品系、引种来源、引种时间、隔离方法与设施、疫病与性能
检验等。
8.2 从国内非疫区具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和动物防疫合格证的种猪场引种。若从国外引种,应按
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8.3 引进的种猪应具有完整的免疫记录、疫病检测报告、检疫证明、运输车辆消毒证明,引入后隔离
观察45d以上,应经过检测确认无疫病后,方可进入生产舍。
8.4 引进的种猪应有完整的系谱记录和相应的性能测定成绩或估计育种值。
9 选配
DB11/T 578—2022
4 应避免近亲交配,与配种猪选择指数应高于群体平均值。
10 生产管理
10.1 人员管理
应按照DB11/T 327的规定执行。
10.2 生产工艺
生产工艺应遵循全进全出、阶段饲养、均衡生产的原则。具体工艺参数应符合DB11/T 327的要求。
10.3 营养标准
各类猪营养需要应符合GB/T 39235的相关要求。
10.4 饲养管理
10.4.1 哺乳仔猪
仔猪出生后应做好标识、称重。其他饲养管理应按照DB11/T 327的规定执行。
10.4.2 保育猪
保育猪的饲养应按照DB11/T 327的规定执行。
10.4.3 后备母猪
后备母种饲养管理要求如下:
a) 选留的后备母猪在后备母猪舍分群饲养,达到100 kg后限量饲喂。保持适度膘情,后备母猪
日喂量1.8 kg~3.3 kg。
b) 后备母猪首次发情,标记发情时间并做好记录。根据体况调节饲喂量。
c) 后备母猪发情2次~3次后首次配种,适宜体重为120 kg以上,背膘厚度为16 mm~20 mm。
d) 猪舍适宜温度为18 ℃~23 ℃,相对湿度为 50%~70%。
10.4.4 种母猪
空怀母猪、妊娠母猪和泌乳母猪的饲养应按照DB11/T 327的规定执行。
10.4.5 种公猪
种公猪的饲养应按照DB11/T 327的规定执行。
10.4.6 灭鼠灭蝇
DB11-T 578-2022 种猪生产技术规范 北京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1-06 13:15:51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