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7.140.10
CCS X 55
团 体 标 准
T/CTSS 29-2021
普洱茶品鉴 审评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tasting -type evaluation of Pu-er tea
中国茶叶学会 2021-09-06 发布 2021-09-07 实施
发 布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前 言
本文件按 GB/T 1.1 -2020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 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茶叶学会 标准化工作委员会提出并 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 云南七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国家普洱茶产品质
量监督检验中心、 云南农业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周云川、刘栩、常静、罗正刚、邵宛芳。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1 普洱茶品鉴 审评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普洱茶品鉴 审评的术语和定义、 审评条件、 审评内容、审评方法 及品质评定 。
本文件适用于云南大叶种晒青茶、普洱茶(熟茶)散茶、普洱茶(生茶、熟茶)紧压茶的品鉴 审
评。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 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 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8302 茶取样
GB/T 14487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
GB/T 15608 中国颜色体系
GB/T 18797 茶叶感官审评室基本条件
GB/T 22111 地理标志产品 普洱茶
GB/T 23776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GB/T 22111 、GB/T 2377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味感 taste sensation
指味觉,茶汤的浓淡、甜苦酸、鲜钝、纯异、回甘。
3.2
口感 oral sensation
指触觉,茶汤的厚薄、粗细、涩滑、生津。
3.3
普洱茶品鉴 审评 tasting-type evaluation of Pu -er tea
采用外形、汤色、香气、味感、口感、耐泡度、叶底作为审评因子,在操作 上以30s、60s、30s
三次冲泡为主要技术特点的茶叶 审评技术。
4 审评条件
4.1 环境
应符合GB/T 18797的要求。
4.2 评审设备
4.2.1 审评台
应符合GB/T 23776的要求。
4.2.2 审评盖碗、审评杯
白色瓷质,颜色组成应符合 GB/T 15608 中的中性色的规定。审评盖碗厚薄、色泽一致,连盖高
75 mm,上外径 90 mm,下外径 35 mm,有效容积 110 mL。审评杯高 70 mm,杯口外径 90 mm,容量300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2 mL,广口雀嘴,杯身竖直,杯体内设有汤色比色杆。汤色比色杆的一端 连接在杯体底部,另一端与杯
体内杯壁连接,高度 低于杯体的高度。
4.2.3 评茶盘、 分样盘、叶底盘
应符合GB/T 23776的要求。
4.2.4 称量用具
天平,感量 0.1 g。
4.2.5 定时器
定时钟或特制计时器,精度为 1 s。
4.2.6 其他用具
其他审评用具如下:
a)刻度尺:刻度精确到毫米;
b)网匙:不锈钢网制半圆形小勺子,捞取碗底沉淀的碎茶用;
c)茶匙:不锈钢或瓷匙;
d)烧水壶:普通电热水壶,食品级不锈钢,容量不限;
e)紧压茶分解工具;
f)品茗杯。
4.3 审评用水
审评用水卫生 指标应符合 GB 5749的规定。
4.4 评审人员
4.4.1 茶叶审评人员应获有《评茶员》 专业技术 证书,持证上岗。
4.4.2 身体健康,持《食品从业人员健康证明》上岗。
4.4.3 审评人员开始审评前更换工作服,用无气味的洗手液把双手清洗干净,并在整个操作过程中
保持洁净。
4.4.4 审评人员 审评前不能使用化妆品,不得吸烟,不得喝酒。
5 审评内容
5.1 审评项目
5.1.1 审评因子
按照茶叶的外形、汤色、香气、味感、口感、耐泡度和叶底“七项因子”进行。
5.1.2 审评因子的审评 要素
5.1.2.1 外形
云南大叶种晒青茶、普洱茶(熟茶)散茶审评其形状、嫩度、色泽、整碎和净度。 普洱茶(生茶、
熟茶)紧压茶审评其形状规格、松紧度、匀整度、表面光洁度和色泽。
5.1.2.2 香气
香气审评其类型、浓度、纯度、持久性。
5.1.2.3 汤色
茶汤审评其颜色种类与色度、明暗度和清浊度。
5.1.2.4 味感
茶汤审评其 浓淡、甜苦酸、鲜钝、纯异、回甘 。
5.1.2.5 口感
口感审评其 厚薄、粗细、涩滑、生津 。
5.1.2.6 耐泡度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3 将茶汤第三泡与第一泡做对比 审评,对比其在香气、味感和口感方面的强弱程度和持久度。
5.1.2.7 叶底
叶底审评其嫩度、色泽、明暗度和匀整度。
6 审评方法
6.1 取样方法
按照GB/T 8302 规定执行。
6.2 云南大叶种晒青茶、普洱茶(熟茶)散茶审评方法
6.2.1 外形审评
在扦取的样品中用分样器或四分法分取试样约 100 g,置于评茶盘中充分混匀后铺平:
a)条索:条索松紧程度;
b)嫩度:含毫量多与少;
c)色泽: 指色度深浅、润枯、明暗、鲜陈、匀杂 ;
d)整碎:外形完整度、匀齐度;
e)净度:梗、片、茶类、非 茶类含量。
6.2.2 冲泡与内质审评
6.2.2.1 冲泡
均匀的称取样茶 7 g,置于有效容量为 110 mL的标准审评盖碗中,注入沸水至盖边缘,分三次
冲泡,每次冲泡注水时间为 5 s。第一次冲泡计时 30 s出汤,第二次冲泡计时 60 s出汤,第三次冲
泡计时30 s后出汤,冲泡 计时不包括注水时间 。
6.2.2.2 内质审评
审评次序为:香气、汤色、味感、口感、耐泡度、叶底。
香气、汤色以第一泡为准。味感、口感以第二泡为准。耐泡度、叶底以第三泡为准。
审评香气的纯异和高低,汤色的明亮或混浊,味感的浓淡和回甘 ,口感的厚薄和生津,耐泡度的
好或差,最后将杯中的茶渣移入叶底盘中,审评其叶底嫩度、色泽、明暗度和匀整度。
审评以香气、味感、口感为主,汤色、耐泡度、叶底为辅。
6.3 普洱茶(生茶、熟茶)紧压茶审评方法
6.3.1 外形审评
a)布袋包压型:审评形状是否端正,是否起层落面,边缘是否圆滑、有否脱落;
b)模压型:审评形态是否端正、棱角 (边缘)是否分明、厚薄是否一致,模纹是否清晰,是否起
层脱面;
c)色泽:指色度深浅、润枯、明暗、鲜陈、匀杂 ;
d)匀整:指表面是否匀整、光滑,洒面是否均匀 ;
e)松紧: 指压制紧实程度。
6.3.2 冲泡与内质审评
同6.2.2。
7 品质评定
7.1 评分的形式
7.1.1 独立评分
整个审评过程由一个或者若干个评审人员独立完成。
7.1.2 集体评分
整个审评过程由 3人或3人以上(奇数)审评人员一起完成。参加审评的人员组成一个审评小组,
推荐其中 1人为主评。审评过程中由主评先评出分数,其他人员根据品质标准对主评出具的分数进行
修改与确认,对观点差异较大的茶进行讨论,最后共同确定分数,如有争论,投票决定 ,并加注评语,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4 评语引用 GB/T 14487。
7.2 评分的方法
茶叶品质顺序的排列样品应在两只 (含两只)以上,评分前工作人员对茶样进行分类、密码编号,
审评人员在不了解茶样的来源、密码条件下进行盲评,根据审评知识与品质标准,按外形、香气、汤
色、味感、口感、耐泡度和叶底“七项因子”,采用百分制,给每个茶样每项因子进行评分,并加注
评语,评语引用 GB/T 14487。
7.3 分数的确定
7.3.1 每个评茶员所评的分数相加的总和除以参加评分的人数所得的分数。
7.3.2 当独立评分评茶员人数达 5人以上,可在评分的结果中去除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其余
分数相加的总和 除以其人数所得的分数。
7.4 结果计算
7.4.1 将单项因子的得分与该因子的评分系数相乘 :并将备介乘积值相加,即为该茶样审评的总得
分。计算式如式 (1):
Y = A × a + B × b +… G× g …………………( 1)
式中:
Y ——茶叶审评总得分;
A、B…G ——表示各品质因子的审评得分;
a、b…g ——表示各品质因子的评分系数。
7.4.2 审评因子评分系数见表 1。
表1 各茶类审评因子评分系数
%
茶类 外形(
T-CTSS 29—2021 普洱茶品鉴审评技术规程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2-15 00:25:29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