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03.120.01 A 00 备案号:52074-2016 青 海 DB63 省 地 方 标 准 DB 63/T 1523—2016 市(州)质量工作考核 评价指南 2016 - 10 - 09 发布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6 - 12 - 20 实施 发 布 DB63/T 1523—2016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制定。 本标准由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质量处、青海省标准化研究所、青海省质量管理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党宁一、严菁、张素梅、秦荣、魏宏军、来宁军、张永红。 本标准由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质量管理处负责解释。 I DB63/T 1523—2016 市(州)质量工作考核 评价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市(州)质量工作的考核评价目的、评价周期、评价原则、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 价步骤、评价等级。 本标准适用于市(州)质量工作的考核评价。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系统性、区域性质量安全事件 在考核年度内,因质量问题造成严重财产损失或人身伤害,经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调查认 定的重大安全事故、公共卫生事件、群众性事件等事件。 3 考核对象 各市(州)政府。 4 考核评价的目的 全面评价市(州)政府质量工作,强化市(州)政府质量安全责任。 5 考核评价周期 每年7月至次年6月为一个考核年度。 6 6.1 考核评价的原则 客观公正 质量工作考核评价工作应实事求是,并做到客观、公正、独立。 6.2 方法科学 质量工作考核评价工作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6.3 突出重点 1 DB63/T 1523—2016 质量工作考核评价工作应突出本地区社会、经济及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6.4 统筹兼顾 质量工作考核评价工作应从全局出发,科学筹划、协调发展、兼顾各方发展。 7 考核评价内容 7.1 组织领导 7.1.1 机制建设 考核评价辖区内质量工作机制体制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包括但不限于开展如下工作: a) 建立质量工作领导小组或其他类似的工作机构; b) 开展质量工作的绩效考核及监督审查。 7.1.2 质量规划的组织实施 考核评价辖区质量规划的实施,包括但不限于开展的如下工作: c) 根据国家及我省质量发展规划的有关精神,结合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的 质量发展规划,并纳入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规划或相关专项发展规划中; d) 根据本地区质量发展规划,制定并落实质量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 7.2 质量目标 考核评价辖区内质量目标的完成情况,包括但不限于: a) 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 b) 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 c) 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合格率; d) 主要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顾客满意度; e)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大气、水环境质量指标及县级以上城镇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水质 达标率; f) 特种设备运行安全可控。 7.3 质量管理 考核评价辖区内质量管理成效,包括但不限于: a) 开展自主品牌(含驰名商标、青海名牌、老字号、地理标志产品等)建设,且品牌建设在本地 区经济增长中所占比例不断提高; b) 落实质量工作经费; c) 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稳步提高,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 d) 先进标准和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得到推广和应用; e) 获得国家级、省级工程质量奖及其他工程质量奖的建筑比重逐年增加,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 标准化管理工作成绩显著,建筑节能工作的实施符合国家和青海省有关规定。 f) 本地区各类组织或个人获得当年度政府质量奖; g) 建立质量信息监测、分析及质量状况分析制度; h) 质量兴市(州)活动取得成效。 2 DB63/T 1523—2016 7.4 质量监管 7.4.1 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考核评价辖区内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施的有效性,包括但不限于: a) 开展打击假冒伪劣及专项整治活动; b) 加强各类质量相关行政许可的证后监管。 7.4.2 农产品、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管 考核评价辖区内农产品、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管实施的有效性,包括但不限于: a) 开展农产品、食品药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和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建立多部门联合打击违法行为 工作机制。 b) 辖区内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和机制有效运行。 7.4.3 工程质量监管 考核评价辖区内工程质量监管整体水平,包括但不限于: a)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设置和监督人员配备满足相关规定的要求; b) 新开工建筑工程、市政工程、公路、桥(涵)梁等工程质量监督覆盖率达 100%。 7.4.4 服务质量监管 考核评价辖区内主要服务业质量整体水平,包括但不限于: a) 制定并实施本地区旅游、医疗、餐饮等重点服务行业的诚信规范,加强监督管理; b) 服务业标准化水平逐步提升。 7.4.5 环境质量监管 考核评价辖区内环境质量整体水平,包括但不限于: a) 建立环境质量监督机制; b) 开展环境质量监测工作。 7.4.6 消费者权益保护 考核评价辖区内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成效性,包括但不限于: a) 建立实施消费者维权机制,并有效运行; b) 开展市民质量教育活动及质量普法活动。 7.4.7 7.4.7.1 质量意识 质量文化和质量教育 考核评价辖区内质量文化和质量教育的实施成效,包括但不限于: a) 形成具有本地区特色的质量文化,并有效宣贯; b) 积极组织和开展各类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活动; c) 积极组织开展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质量教育。 7.4.7.2 质量诚信 考核评价辖区内质量诚信建设情况,包括但不限于: 3 DB63/T 1523—2016 a) b) c) d) 7.5 建立企业质量信用档案和重点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组织开展行业及企业的质量自律或质量诚信活动; 政府部门带头应用质量信用评价成果; 激励本地区企业注重节能环保、消费者权益、社会公益,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意识。 质量创新 考核评价辖区内质量工作的创新点,包括但不限于: a) 质量工作监督制度及质量评价方法创新; b) 质量发展、质量改进、品牌培育等质量工作方法创新且取得一定成效。 7.6 质量保障 7.6.1 政策保障 考核评价辖区内政府部门确保质量工作有效开展所制定的各类支持政策,包括但不限于: a) 将质量安全和质量发展目标纳入市(州)、县各级政府绩效考核内容; b) 支持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工程质量监督、计量检定、环境监测等质量技术机构的发展,推动检 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 c)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不断健全完善,各方责任落实和考核制度建设逐步加强; d) 落实政府质量奖励政策,鼓励支持各类组织开展质量提升与改进活动。 7.6.2 7.6.2.1 技术基础能力 标准化 考核评价区内标准化基础能力状况,包括但不限于: a) 推进本地区各类标准化示范点的创建工作; b) 鼓励各类组织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的制修订活动及采用 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c) 推动本地区民生服务标准化工作。 7.6.2.2 计量 考核评价区内计量基础能力状况,包括但不限于: a) 推动本地区能源计量工作; b) 开展本地区计量器具的强制检定; c) 推动本地区计量惠民服务工作。 7.6.2.3 检验检测及认证认可 考核评价区内检验检测及认证认可基础能力状况,包括但不限于: a) 鼓励建立(或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与当地支柱产业相适应的国家级/省检测中心、重点实验室; b) 建立与质量工作相关的公共服务技术平台; c) 推动落实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发展政策。 7.6.3 人才保障 考核评价辖区内质量工作人员队伍建设情况,包括但不限于: a) 辖区内质量相关人员的数量逐年上升; 4 DB63/T 1523—2016 b) 8 质量技术机构专业技术人员配置满足辖区内质量监管要求。 考核评价标准 考核评价标准见附录A,核查内容见附录B。 9 9.1 考核评价的步骤 目标备案 考核对象应按本标准7.2的内容,在每年6月30日前确定考核年度的质量目标,并备案。 9.2 自我评价 考核对象应参照本标准7的内容开展自我评价,并在规定的期限内上报自评报告。 9.3 文审初评 对被考核对象提供的相关材料包括纸质资料、电子文档、影像等进行初评。 9.4 实地核查 考核工作组在规定的期限内,对考核对象的自我评价情况、质量目标完成情况和质量措施落实情况 进行现场评价和实地核查。 9.5 综合考核 考核工作组对考核对象自我评价情况的真实性及质量管理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确定考核等级。 10 考核评价等级 考核评价等级分为4个等级: ——A 级(90 分及以上); ——B 级(80 分~89 分); ——C 级(60 分~79 分); ——D 级(59 分以下)。 ——发生系统性、区域性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考核结果一律为 D。 5 DB63/T 1523—2016 A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考核评价标准 A.1 考核评价标准 考核评价内容及评分标准见表A.1。 表A.1 市(州)质量工作考核评价内容及评分标准 序号 评价内容 1 组织领导 1.1 机制建设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4 2 成立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或类似机构,有关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 召开专题质量会议,研究部署、协调质量工作,形成会议纪要,监督 2 落实 1.2 组织实施 2 开展质量工作绩效考核;人大、政协、监察等有关单位监督辖区内质 1 量工作落实情况 制定质量发展计划,并纳入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规划或产业发展规划; 1 制定落实质量工作方案和计划 2 质量目标 40 2.1 制造业产品质量省级以上抽查合格率 10 2.2 省级以上农业部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 9 2.3 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合格率 8 2.4 主要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顾客满意度 4 2.5 环境质量 9 2.5.1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 3 2.5.2 大气环境质量 2 2.5.3 水质环境质量 2 2.5.4 县级以上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 100% 1 2.6 特种设备运行安全可控 1 3 质量管理 3.1 推动质量品牌培育和创建工作,提升品牌价值和效应 2 3.2 建立产品、工程、服务、环境等质量统计分析制度,并公开信息 1 3.3 质量投入机制运行取得实
DB63-T 1523-2016 市(州)质量工作考核评价指南 青海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3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3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15:19:26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