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标准网
ICS 65.020.20 B 30 黑 龙 DB23 江 省 地 方 标 准 DB23/T 1671.4-2015 亿亩生态高产标准农田 大豆生产技术规程 2015-08-17 发布 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5-09-17 实施 发布 DB23/T 1671.4-2015 前 言 DB23/T 1671《亿亩生态高产标准农田》分为六个部分: ——第1部分:建设标准; ——第2部分:生态标准; ——第3部分: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第4部分:大豆生产技术规程; ——第5部分:玉米生产技术规程; ——第6部分:小麦生产技术规程。 本部分为DB23/T 1671的第4部分。 本部分依据GB/T 1.1—2009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黑龙江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由黑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站、黑龙江省植检植保站、黑龙江省土壤肥料管理站、黑龙江省农 科院土肥所、黑龙江大学起草。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杨微、许为政、魏丹、杨峰山、付建和、喻萌萌、林正平、周添、李玉梅。 本部分为首次颁布。 I DB23/T 1671.4-2015 亿亩生态高产标准农田 1 大豆生产技术规程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大豆生产的产地环境、种子及种子处理、选茬与整地、施肥与播种、田间管理、收获 及田间档案等技术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亿亩生态高产标准农田大豆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4404.2 粮食作物种子 第 2 部分:豆类 GB 5084 农业灌溉水质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 GB/T 50363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DB23/T 1671.1 亿亩生态高标准农田 建设标准 DB23/T 1671.2 亿亩生态高标准农田 生态标准 3 产地环境 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 GB 3095 的规定,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 GB 15618 的规定,农业灌溉水质符合 GB 5084 的标准,农田建设应符合 DB23/T1671.1 的标准,农田生态应符合 DB23/T1671.2 的标准。 4 种子及其处理 4.1 品种选择 因地制宜选择高产优质、熟期适宜、抗逆性强的品种或专用品种。高蛋白品种,蛋白质含量 43%以 上;高脂肪品种,脂肪含量 21.5%以上;兼用品种蛋脂总量 60%以上。 4.2 种子质量 应符合 GB 4404.2 质量标准。 4.3 种子处理 4.3.1 种子包衣 选用符合 GB 4285、GB/T 8321 标准的种衣剂包衣。地下害虫较重的地区,可选用多克福种衣剂包 衣;地下害虫较轻地区,可选用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包衣防治大豆根腐病。 4.3.2 根瘤菌剂接种 包衣处理后,在临近播种时用符合 GB/20287 标准的大豆根瘤菌拌种,拌后立即播种。 1 DB23/T 1671.4-2015 5 选茬与整地 5.1 选茬 前茬以玉米、马铃薯、小麦为主,实行三年以上(含三年)合理轮作,不重茬,不迎茬。 5.2 整地 无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进行伏、秋翻或耙茬深松整地起垄,耕翻深度 18cm~20cm,耙茬深度 8cm~ 15cm,深松深度 35cm 以上,伏、秋翻或耙茬深松起垄要达到待播状态。 有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可进行秋耙茬,耙平耙细后起垄。春整地时间要抢早,做到翻、耙、耢、 压连续作业,避免跑墒。 5.3 施底肥 结合整地每公顷施用农家肥 22.5 m³~30m³或有机肥 1t~1.5t。 6 播种 6.1 播期 地温稳定通过 7℃~8℃时开始播种,中南部地区 4 月 25 日至 5 月 5 日,北部和东部地区 5 月 5 日 至 5 月 15 日。 6.2 播法 a)垄三栽培:65cm~70cm 垄距种植双行,双行间小行距 10cm~12cm。 b)大垄窄行密植栽培:110cm 垄距种植四行,小行距 12cm,宽行距 21cm;130cm~140cm 垄距种植 6 行,小行距 10cm~12cm,宽行距 21cm~23cm。 c) 45cm 双条密植栽培:45cm 垄距种植双行,小行距 10~12cm。 6.3 播种量 根据品种特性、肥水条件及栽培方式要求确定播种量。 6.4 播种密度 常规栽培,公顷保苗 28 万株~33 万株;密植栽培,公顷保苗 33 万株~42 万株。 6.5 播种质量 播种均匀无断条,机械垄上播种时应对准垄顶中心,偏差为±3cm。 6.6 施种肥 符合 NY/T 496 准则规定。根据土壤供肥能力和土壤养分的平衡状况,以及气候、栽培等因素, 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做到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合理搭配。在播种的同时施种肥,一般每公顷化肥 使用量按纯氮 13kg~15kg、五氧化二磷 46kg~69kg、氧化钾 20kg~30kg,种肥要侧深施肥,切忌种肥 同位,以免烧种。 7 田间管理 7.1 中耕 2 DB23/T 1671.4-2015 当大豆出齐苗时,进行铲前深松或趟一犁,一片复叶至封垄前及时铲趟,伤苗率小于 3%。 7.2 叶面追肥 在大豆初花期每公顷用磷酸二氢钾 3kg 加米醋 2.5kg 或大豆专用水溶性肥料叶面喷施,有条件的地 块可根据需要加入微量元素肥料、根据大豆长势可适量施用尿素。 7.3 拔大草 8 月上旬草籽形成前拔净大草。 7.4 喷灌 符合 GB/T 50363 技术规范要求。有条件的地方根据当时旱情和大豆生长发育需水规律而定。喷水 量:开花-结荚期 30mm~40mm,结荚-鼓粒期 30mm~35mm,喷灌强度应小于土壤入渗速度,以地表不产 生径流、不破坏土壤结构、地表不板结为原则;物化水滴直径为 1mm~3.5mm;喷灌均匀度≥85%,无漏 喷。 7.5 除草 7.5.1 除草原则 机械、人工和化学除草相结合。化学除草应选择安全、高效、环境友好型除草方式、除草剂配方, 适时适量用药。除草剂使用和施药作业应符合 GB 4285、GB/T 8321、NYT 1876 要求。 7.5.2 苗前化学除草 土壤墒情好、整地精细的地区可选用苗前化学除草。可选用乙草胺、异丙草胺、异丙甲草胺、精异 丙甲草胺、丙炔氟草胺、噻吩磺隆等,以上药剂在施药时可加喷液量 0.5%~1%的植物油型助剂。喷杆 2 喷雾机作业时,喷液压力 3 个大气压、喷头高度距垄台 50cm、喷液量 200L/hm 为宜,均匀喷雾于土壤 表面。 7.5.3 苗后化学除草 禾本科杂草 3~5 叶期,阔叶杂草 2~4 叶期施药。选用药剂有精喹禾灵、高效氟吡甲禾灵、精吡 氟禾草灵、烯禾啶、灭草松等,以上药剂在施药时可加喷液量 0.5%~1%的植物油型助剂。喷杆喷雾机 作业时,喷液压力 4 个~5 个大气压、喷头高度距杂草 50cm 左右、喷液量 160L/hm 为宜。 2 7.6 病虫害防治 7.6.1 防治策略和用药规范 优先采用农业、生态、生物、物理等非化学农药防治的综合治理和绿色防控措施。农药使用和施药 作业应符合 GB 4285、GB/T 8321、NYT 1876-2010 要求。 7.6.2 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7.6.2.1 蚜虫 可选用吡虫啉、啶虫脒、吡蚜酮、抗蚜威等药剂田间喷雾。 7.6.2.2 红蜘蛛 可选用毒死蜱、阿维菌素、甲维盐等药剂田间喷雾。 3 DB23/T 1671.4-2015 7.6.2.3 大豆食心虫 成虫采取性诱剂诱杀;盛期可选用菊酯类农药常规喷雾。 7.6.2.4 草地螟 可用杀虫灯或性诱剂诱杀成虫;田间卵盛期,结合中耕除草,将铲除田间已落卵的杂草,带出田外 销毁;当大部分幼虫 3 龄期时,选用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溴氰菊酯等药剂及时喷雾防治。 7.6.2.5 大豆菌核病 发现中心病株,及时拔除,带出田外销毁;药剂防治可选用咪鲜胺、菌核净等药剂田间喷雾。 8 收获 8.1 实行分品种收储 8.2 收获时期 大豆完熟期机械联合收割。 8.3 收割质量 割茬低,不留荚,割茬高度以不留底荚为准, 一般为 5cm~6cm。收割损失率小于 1%,脱粒损失率 小于 2%,破碎率小于 5%,泥花脸率小于 5%,清洁率大于 95%。 9 田间档案 大豆生产全过程,建立田间技术生产档案,全面记载,以备查阅。 4

pdf文档 DB23-T 1671.4-2015 亿亩生态高产标准农田 大豆生产技术规程 黑龙江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23-T 1671.4-2015 亿亩生态高产标准农田 大豆生产技术规程 黑龙江省 第 1 页 DB23-T 1671.4-2015 亿亩生态高产标准农田 大豆生产技术规程 黑龙江省 第 2 页 DB23-T 1671.4-2015 亿亩生态高产标准农田 大豆生产技术规程 黑龙江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13:29:31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