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标准网
67.140.10 ICS B 30 DB36 江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36/T 498—2018 代替 DB36/T 498-2006 婺源绿茶 有机茶加工技术规程 Wuyuan green tea—Technological regulations for organic tea processing 2018 - 09- 07 发布 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9 - 02 - 01 实施 发 布 DB36/T 498—2018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通则 .............................................................................. 1 4 鲜叶要求 .......................................................................... 1 5 加工厂 ............................................................................ 3 6 加工过程管理 ...................................................................... 3 7 婺绿名茶有机茶加工 ................................................................ 4 8 婺绿初制茶有机茶加工 .............................................................. 6 9 婺绿精制茶有机茶加工 .............................................................. 7 I DB36/T 498—2018 前 言 本标准根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36/T 498-2006《有机食品 婺源绿茶 加工技术规程》,本标准与DB36/T 498-2006 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名称; ——增加了“前言”; ——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修改了标准的总体结构,分为通则、鲜叶要求、加工厂、加工过程管理、婺绿名茶加工、婺绿 初制茶加工、婺绿精制茶加工等 9 章节; ——增加了 “通则”,将 06 版中的 3.1.1 的内容划入本章中,增加 3.2 条款; ——增加了“鲜叶要求”,将“鲜叶标准”指标修改后调整到本节 4.2“芽叶指标”,并增加了 “基 本要求”、“鲜叶处理”和“盛装、运输、贮存”等要求; ——增加了“加工厂”的相关规定,规定了加工厂的基本要求、厂房和设施、污染控制等要求;将 06 版“要求”加工设备的内容修改后调整到本节“加工设备及用具”; ——增加了“加工过程管理”,将“加工人员”的相关要求,调整到本节 6.4“机构和人员”,将 “包装”、“贮藏”和“运输”要求纳入本章中,增加了标志、标签的规定; ——将 06 版 3.7 将“加工工艺流程”内容分别调整到第 7 章和第 8 章; ——修改了 “婺源茗眉加工技术”,将“婺源茗眉加工技术”调整到第 7 章“婺绿名茶加工”, 并重新梳理了婺绿名茶六大茶类的的工艺流程和技术要求; ——将“婺源绿茶加工技术”更名为“婺绿初制茶加工”,并修改了工艺流程、精简了加工技术要 求; ——修改了“精制”部分,将“精制”部分单独作为一章“婺绿精制茶加工”,增加加工定级和半 成品(婺绿初制茶)原料拼合的要求,并对主要工艺进行了修改,增加了分路取料、车色、紧 门和拼配等工艺的技术要点; ——删除了 3.3“辅料”和 3.4“加工厂环境”中的条款。 本标准由上饶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婺源县茶业协会、婺源县茶业局、婺源县市场和质量监 督管理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普香、李文金、余新祖、程根明、程国新、朱永健、蔡海兰、汪学群、裘金 印、李琛、李延升、陈丽珍、王鹰、江建国、王文凤。 本标准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B36/T 498-2006。 II DB36/T 498—2018 婺源绿茶 有机茶加工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婺源绿茶有机茶加工的通则、鲜叶要求、加工厂、加工过程管理、婺绿名茶有机 茶加工、婺绿初制茶有机茶加工、婺绿精制茶有机茶加工。 本标准适用于婺源县行政区域内婺源绿茶有机茶的加工全过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 480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 GB 4806.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纸和纸板材料及制品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GB/T 19630.1-4 有机产品 第1-4部分 GB/T 30375 茶叶贮存 GB/T 31748 茶鲜叶处理要求 GB/T 32744 茶叶加工良好规范 DB36/T 497 婺源绿茶 有机茶种植技术规程 3 通则 3.1 应当对本部分涉及的加工及其后期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以保持加工后产品的有机完整性,具体表 现在以下方面: a) 鲜叶原料来自 GB/T19630.1 和 DB36/T497 所描述的生产体系,并通过有机产品认证,获得有效 有机认证证书; b) 加工过程尽可能地保持产品的营养成分和原有属性; c) 有机茶加工及其后续过程与非有机茶加工及后续过程完全分开。 3.2 有机茶加工应考虑不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或将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 4 鲜叶要求 4.1 基本要求 4.1.1 鲜叶采摘、盛叶工具应符合 GB/T 19630.1 和 GB/T 31748 的规定。 1 DB36/T 498—2018 4.1.2 芽叶完整,新鲜,匀净,无非茶类杂夹物。 4.2 芽叶指标 婺绿名茶及初制茶的鲜叶芽叶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鲜叶芽叶要求 品名 婺绿名茶 花色、级别 鲜叶芽叶指标 眉形名茶 特级 单芽 80%以上 (以婺源茗眉为代表) 一级 单芽及一芽一叶 80%以上 针形名茶 特级 单芽 80%以上, (以婺源仙枝为代表) 一级 单芽及一芽一叶 80%以上 颗粒形名茶 特级 单芽和一芽一叶 80%以上 (以星江龙珠为代表) 一级 一芽一叶 80%以上 螺旋形名茶 特级 一芽一叶 80%以上 (以文公银毫为代表) 一级 一芽一、二叶 80%以上 扁形名茶 单芽 80%以上 (以灵岩剑峰为代表) 花朵形名茶 一芽二叶和一芽三叶 (以婺源墨菊为代表) 婺绿初制茶 一级 一芽二、三叶为主,其中一芽二叶占 30%以上 二级 一芽二、三叶为主,其中一芽二叶占 20%以上 三级 一芽二、三叶为主,其中一芽二叶占 10%以上 四级 一芽三叶为主 五级 一芽三、四叶为主 六级 芽叶及同等嫩度的对夹叶、单片叶 4.3 鲜叶处理 4.3.1 应符合 GB/T 19630.1 和 GB/T 31748 的规定。 4.3.2 摊青场地、设施和设备应采用物理、生物的方法处理,不应使用 GB/T 19630.2 规定以外的化学 物质进行处理。 4.3.3 用于处理非有机鲜叶原料的设备应在处理有机鲜叶前清理干净。对不易清理和处理的设备可采 取冲顶措施。 4.3.4 鲜叶进厂及时摊放,摊放应有专用的摊青设备,且保持摊放设施的清洁。摊放过程中不得对鲜 叶造成污染。 4.3.5 鲜叶原料处理过程中的有害生物防治,应符合 GB/T 19630.2 的规定。 4.3.6 雨水叶进厂应及时进行脱水处理,并及时加工。 4.3.7 鲜叶中发现叶色红变应剔除。 4.4 盛装、运输、贮存 4.4.1 鲜叶采摘和运输,必须用清洁、透气良好的专用工具盛装,不得紧压。 4.4.2 鲜叶采摘后要及时送到加工厂,运输工具的清洁应符合 GB/T 19630.2 的规定。运输时避免日晒 雨淋。 2 DB36/T 498—2018 4.4.3 鲜叶盛装、运输、贮存过程中,应轻放、轻翻、禁压,以减少机械损伤。 5 加工厂 5.1 基本要求 婺源绿茶有机茶加工厂应符合GB/T 19630.2、GB/T 32774和GB 14881的规定,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的规定。 5.2 厂房和设施 5.2.1 室内应通风,清洁,无异味,无外来粉尘,层高 3m 以上。场所清洁应符合 GB/T 19630.2 的规 定。 5.2.2 初制厂一般由贮青车间、加工车间、包装车间、仓库等组成。各车间面积应与加工产品种类、 2 2 数量相适应。贮青车间面积按鲜叶堆放厚度不宜超过 30cm,或按每 100kg 鲜叶需 6m ~8m 标准确定,设 备贮青时按设备作业效率确定;其他车间面积(不含辅助用房)应不少于设备占地面积的 8 倍。 5.2.3 精制厂一般由毛茶仓库、加工车间、包装车间、产品仓库等组成。各车间面积应与加工产品种 类、数量相适应,不少于设备占地面积的 10 倍(不含辅助用房)。 5.2.4 应有专门的区域贮存设备备件;并保持备件贮存区域清洁干燥,厂房和设施清洁应遵守 GB/T 19630.2 的规定。 5.2.5 车间内不得存放其他非加工过程使用的物品。 5.3 加工设备及用具 5.3.1 不应使用铅及铅锑合金、铅青铜、铅黄铜、铸铝及铝合金材料制造接触茶叶的加工零部件。 5.3.2 加工设备的炉灶、供热设备应布置在生产车间墙外;需在生产车间内添加燃料,应设搬运燃料 的隔离通道,并备有燃料贮藏箱和灰渣贮藏箱。宜用电、天然气、柴(重)油、煤、生

pdf文档 DB36-T 498-2018 婺源绿茶 有机茶加工技术规程 江西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6-T 498-2018 婺源绿茶 有机茶加工技术规程 江西省 第 1 页 DB36-T 498-2018 婺源绿茶 有机茶加工技术规程 江西省 第 2 页 DB36-T 498-2018 婺源绿茶 有机茶加工技术规程 江西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06:00:55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