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43.020 T09 DB37 山 东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7/T 3265—2018 城市公共汽电车运营安全管理规范 Operation safety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urban bus and trolleybus 2018 - 06 - 01 发布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 07 -01 实施 发 布 DB37/T 3265—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城市公共交通协会标准化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济南市公共交通总公司、济南市城市交通研究中心、青岛真情巴士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姜良、郝勇、巩丽媛、陈华、王逢宝、陈伟超、薛济军、刘帅、张兆强、姜迪、 刘杨、陈瑜、吴玉荣、苗子伦、倪亚洲、王小萌。 I DB37/T 3265—2018 城市公共汽电车运营安全管理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公共汽电车运营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车辆安全 管理,车站、停车场及加油(气)站安全管理和运营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行政区域内城市公共汽电车的运营安全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893.1 图形符号 安全色和安全标志 第1部分:工作场所和公共区域中安全标志的设计原 则 GB 2894 安全标志 GB 4094 GB 5768 GB 7258 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 9656 汽车安全玻璃 GB 13094 客车结构安全要求 GB 13495 消防安全标志 GB/T 19836 电动汽车用仪表 GB 21670 乘用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与试验方法 GB/T 29639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T 32852.1—2016 城市客运术语 第1部分:通用术语 GB/T 32960 GB 50057 GB 50156 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AQ 3001 汽车加油(气)站、轻质燃油和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用阻隔防爆储罐技术要求 AQ 3002 阻隔防爆橇装式汽车加油(气)装置技术要求 AQ/T 9007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 CJJ/T 15 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站、场、厂工程设计规范 CJJ 84 汽车用燃气加气站技术规范 JT/T 888 公共汽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 JT/T 1018 城市公共汽电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规范 JT/T 1030 客车电磁击窗器 JT/T 1095 营运客车内饰材料阻燃特性 QC/T 727 汽车、摩托车用仪表 QC/T 1048 客车应急锤 1 DB37/T 3265—2018 DB37/T 2882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DB37/T 2883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 DB37/T 2965—2017 3 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服务规范 术语和定义 GB/T 32852.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基本原则 4.1 遵守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 4.2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4.3 4.4 4.5 贯穿于运营管理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 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各负其责。 积极推进现代科学技术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5 企业安全管理 5.1 宜按照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要求,达到三级以上标准。 5.2 建立健全运营安全责任制,将运营安全目标计划分解为各项考核指标,并逐级落实到基层单位和 个人。 5.3 制定和实施运营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健全安全防范及应急管理制度。 5.4 完善应急救援机制,建立应急救援队伍,确保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够及时赶赴现场进行处置。 5.5 建立、健全对运营车辆、行车安全、场站及车间、安全设施及特种设备等的检查机制,及时发现 和消除运营安全事故隐患。 5.6 建立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对驾驶员、停车场保安人员、充电工等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并建 立培训档案。 5.7 定期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分析运营安全形势,研究解决运营服务中的安全问题。 5.8 宜推广应用视频监控、门禁系统、人脸识别、防疲劳驾驶等先进设备,构建一体化、智能化的安 防保障系统。 5.9 按照国家规定计提安全经费,用于安全设施设备、事故隐患评估等各类安全生产支出,保证必要 的安全资金投入。 5.10 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体系应符合 DB37/T 2882 的要求,并应从工程技术措施、 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等五类中选择风险控制措施。 5.11 建立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体系应符合 DB37/T 2883 的要求,并应制定隐患排查 清单和组织实施隐患排查。 5.12 建立职业卫生健康管理制度,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发放符合国家要求的劳动保护用品,定期组 织职工体检,对职工进行职业危害告知及宣传教育培训,保障职工的身心健康。 5.13 6 公共汽电车线路宜按照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配备安保人员。 6.1 人员安全管理 驾乘人员及安保人员 2 DB37/T 3265—2018 6.1.1 驾驶员应持有相应车型的驾驶证,并应符合 DB37/T 2965 规定的相关要求。 6.1.2 驾驶员、乘务员应接受职业素质、技能和安全培训,合格后方可从事相关岗位工作。 6.1.3 6.1.4 驾驶员应熟悉和遵守交通安全法规,遵守附录 A 规定的操作规程。 驾驶员应做好车辆出车前、行驶中、收车后日常维护工作,及时发现和排除影响安全的因素, 对自己无法排除的故障或安全隐患应及时上报现场管理人员。 6.1.5 对多次发生违规操作、责任事故或严重违章的驾驶员应进行重点教育和处罚,直至调离驾驶岗 位。 6.1.6 每个停车场站宜按照规定配备一定数量的安保人员。 6.1.7 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BRT)站务人员应做好乘客携带物品的站台安全检查工作,防止乘客携 带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乘车。站台安全维护的其他要求应符合 DB37/T 2965—2017 中 10.2 的规定。 6.1.8 操作特种设备人员应持证上岗,严格按照对应的特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6.2 新能源车辆充电系统人员 6.2.1 6.2.2 从事充电岗位人员需具备相应资格证,严禁无证人员操作充电设备。 企业应按充电工种为所属的充电工配发安全防护用品。 6.2.3 充电工在进行作业时应穿戴安全防护用品,并按照附录 B 的规定进行充电作业操作。 6.2.4 充电工应清楚消防器材的位置并掌握其使用方法,熟悉安全通道和疏散线路。充电区域地面应 时刻保持清洁,避免造成隐患。 6.2.5 充电系统运行期间如发现内部响声异常、电流电压显示异常、机内有不正常气味或烟雾产生、 液晶显示异常、各信号指示灯显示异常等情况,应立即停机,及时报修。 6.3 运营调度人员 6.3.1 应根据客流数据、服务质量要求,科学、合理编制运行计划,确保计划符合客流变化需求,合 理调整驾乘人员劳动时间并符合劳动法相关规定。 6.3.2 在恶劣天气、重污染天气、公共安全及突发事件等情况下,应启动应急调度预案,及时疏散乘 客。 6.3.3 应根据生产现场实际情况,科学合理调整运营计划,确保驾乘人员在运营过程中有适当的休息 时间。 6.4 维修人员 6.4.1 应取得相应的从业资格证。 6.4.2 6.4.3 应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用品。 应按相关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进行维修作业。 7 7.1 车辆安全管理 车辆安全设施 7.1.1 车辆的安全性能应符合 GB 7258 的规定,对不符合安全运行条件的车辆严禁上路运行。车辆的 结构安全应符合 GB 13094 的规定。车辆的等级和配置应符合 JT/T 888 的规定。 7.1.2 客舱内应配置车用型手提式灭火器。灭火器在车上应安装牢靠并便于取用。灭火器应不少于两 只,在客舱内按前、后或前、中、后分布,其中一个应靠近驾驶员座椅。灭火器应在紧急情况易于取用, 其安装位置应清晰易见或清楚标识。 3 DB37/T 3265—2018 7.1.3 乘客门应具有防夹功能,并满足 GB 13094 的要求。乘客门应急控制器应满足 GB 13094 的要求。 7.1.4 应急门、应急窗和撤离舱口等应急出口应满足 GB 7258、GB 13094 的要求,击碎玻璃式应急出 口应设有应急锤。 7.1.5 应急锤的相关技术要求应符合 QC/T 1048 的规定。应急锤应安装在应急窗立柱上部,其下方安 装“紧急时使用”标识。应急窗应在靠近应急锤一侧的上角标有“敲击点”标识,远离应急锤一侧玻璃 上角标有“应急出口”标识。 7.1.6 可根据车型安装相应数量的自动破玻装置,其安装位置应均匀分布于车厢两侧。具备手自一体 功能的自动破玻装置应符合 JT/T 1030 的规定。 7.1.7 各类车辆安装的仪表应符合 QC/T 727 和 GB/T 19836 的要求。各种仪表及开关应保持灵敏有效。 7.1.8 7.1.9 门窗玻璃材料应使用符合 GB 9656 规定的安全玻璃。 车身内饰材料的阻燃性能应符合 JT/T 1095 的规定。 7.1.10 驾驶员与乘客之间可设置护围隔离装置,以防驾驶员受乘客干扰。隔离装置安装后应能满足驾 驶员座椅调节的最大范围,不得影响驾驶员的正常工作。 7.1.11 车载智能调度终端应支持视频录像存储功能。 7.1.12 纯电动公交车和混合动力电动公交车底盘下部与后围位置的电池、高压电器部件应设置防撞措 施,确保车辆安全。 7.1.13 纯电动公交车和混合动力电动公交车应安装车辆技术状况远程监控系统终端设备,实现电池、 电机、整车电控系统的信息远程管理。远程监控系统功能应符合 GB/T 32960 的相关要求。 7.2 车辆安全维护 7.2.1 7.2.2 应制定和实施严格的计划维修和分级定期维护制度,保障车辆安全技术性能。 发现车辆故障或零部件缺损、松旷时,应于当日报修,不应带故障运行。 7.2.3 应确保车辆转向装置良好有效,出现车辆转向沉重、方向摇摆、行驶跑偏等情况应及时对转向 装置进行检查调整,做好周期性的润滑紧固工
DB37-T 3265-2018 城市公共汽电车运营安全管理规范 山东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2 06:06:58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