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 020 DB5305 B30 保 山 市 地 方 标 准 DB 5305/T 9—2019 替代 DG 5305/T 9-2018 保山胡椒栽培技术标准 2019 - 10 - 30 发布 保 山 市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2019 - 11 - 01 实施 发 布 DB 5305/T 9-2019 前 言 为规范保山市胡椒栽培技术,实现胡椒生产的科学化和标准化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保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归口。 本标准由保山市农业农村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 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光华、沈绍斌、张林辉、鱼欢、娄予强、段春芳、周迎春、严炜、李月仙、 刘倩、黄健。 本标准替代DG 5305/T 9-2018。 Ⅰ DB 5305/T 9-2019 保山胡椒栽培技术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胡椒(Piper nigrum L.)生产的术语与定义、园地选择与规划、开垦、种苗、种植、 土壤管理、幼龄胡椒管理、结果胡椒管理、胡椒主要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保山胡椒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969-2006 胡椒栽培技术标准 3 术语与定义 以下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黑胡椒 black pepper 有外果皮的胡椒干果 3.2 白胡椒 white pepper 去掉外果皮、种子表面呈自然白色的胡椒干果 4 园地选择与规划 4.1 园地选择 4.1.1 气候条件 年平均气温 20℃~23℃,旬平均气温>15℃,极端低温>3℃,基本无霜;年平均降水量 1000mm~ 1500mm,年平均相对湿度>70%,在降水量<1000mm、旱季较长的地区,应选择具有水源灌溉的土地; 静风坏境,年平均风速<3m/s;幼龄胡椒植株需要一定的荫蔽,成龄植株则需要充足的光照。 4.1.2 立地条件 胡椒宜植地的选择要在总体环境条件适宜的前提下,注重对小环境、小地貌的选择。胡椒园应选择 靠近水源、静风、交通方便、海拔 600m~1000m 的缓坡地或平地,坡向为南坡或西南坡,背风向阳。低 洼地特别是锅形地不宜选用。 4.1.3 土壤条件 选择土层深厚、结构好,pH 值 5.5~7.0,富含有机质,易于排水的砂壤土、砖红壤土或冲积土。 4.2 园地规划 4.2.1 规划内容 胡椒园地选择好后应进行规划,内容包括小区、园区道路系统、排水与灌水系统及沤肥池。 4.2.2 种植小区 面积一般以 0.2ha~0.4ha 为宜。 1 DB 5305/T 9-2019 4.2.3 园区道路 胡椒园主要道路,路面宽 3m;因地制宜设置园中步行道路,路面宽 1m 左右。 4.2.4 排灌系统规划 4.2.4.1 胡椒园四周应开好环园沟、园内纵沟和垄间小沟,并且全部贯通。 4.2.4.2 环园沟距胡椒 2m,深 0.7m~0.8m。 4.2.4.3 缓坡地、平台地,水源充裕的采用沟渠引水沟灌;水源缺乏或不稳定地区,应做好蓄水或引提 水工程。 4.2.5 沤肥池 胡椒沤肥池应建在主干道旁,沤肥池容量及数量根据胡椒园面积确定。 5 开垦与定植 5.1 开垦 胡椒定植前 3 个月应对园地进行开垦,深度 50cm,清除树根、石砾、杂草,保留防护林、水源林。 5.2 修筑等高台地 5 度以上坡地修筑等高台地,台地面宽 2.0m~2.5m,台地内倾 3 度~5 度,台地内侧开小沟, 台地 外缘筑 20cm 高的地埂。 5.3 种植密度 一般按株行距 2m×2m,每公顷种植 2490 株。土壤肥沃、水热条件较好、胡椒生长后冠幅大,宜疏 植;土壤瘦瘠、水热条件较差、胡椒生长后冠幅小,宜密植。 5.4 挖穴 一般在定植前 2 个月挖穴,穴宽 80 ㎝,深 80 ㎝。表土、底土分开堆放。 5.5 回土与施底肥 回土时先填入表层土,回填至半穴时,施入腐熟有机肥 20kg~30kg,过磷酸钙(普钙)0.5kg~1.0kg, 与表土充分混匀,继续填入表土,做成比地面高 15cm 的土堆,准备定植。 5.6 种苗 目前保山普遍栽培的胡椒品种为‘热引 1 号’(Piper nigrum L.R)。选用壮苗作为定植材料, 对受伤的根或过长的根须加以修剪,带病苗或虫害为害的种苗严禁出圃,并就地销毁以防止病虫害传播。 5.7 定植时间 干热区宜在初夏雨季来临时定植,不宜超过 7 月底,宜选阴天下午定植,雨后土壤湿度较大时不宜 定植。有灌溉条件的胡椒园,在 3 月份~4 月份即可定植。 5.8 种植 5.8.1 立水泥柱 采用水泥柱(由钢筋、水泥、沙和碎石制成)作胡椒攀缘支柱,长 2.8m~3.0m,基部直径 12cm~15cm, 顶部直径 8cm~10cm。回土前在种植穴旁挖一个深 80cm,直径 15cm~20cm 的穴,用于立水泥柱。种植 前立水泥柱,粗头向下,细头向上,埋入地下 80cm,支柱周围用土及碎石填实,固定好。 5.8.2 定植方法 采用双苗定植。定植时距立柱 20cm 处挖深 30cm 的“V”形穴,放置种苗的面成 45 度的斜面,压实。 两条种苗呈“八字”形摆放,两条种苗上端距离 8cm~10cm,根系紧贴斜面,分布均匀,自然伸展,种 苗上端 2 节露出地面,随即盖土压紧。在种苗周围做一土兜,浇足定根水,再在上面盖草,防止水分蒸 发。把预先准备好的竹萝或笀箕、树枝等插在种苗四周,荫蔽度保持 90%。 5.8.3 补植 定植后发现缺苗死苗要及时补植。 5.8.4 建立园地档案 2 DB 5305/T 9-2019 建立小区档案,记录种植面积、品种、株数、定植时间、管理措施、管理人员、产量、病虫害及自 然灾害等。 6 幼龄胡椒管理 6.1 浇水及保持荫蔽 定植后 1d~2d 淋水一次,保持土壤湿润,成活后淋水次数可逐渐减少。定植一年内都要保持荫蔽, 荫蔽物受损的及时补插,避免太阳灼伤椒头、引起幼苗死亡。 6.2 查苗补苗 定植半个月后检查幼苗生长情况,发现死苗要及时补种,确保全苗。 6.3 施肥 6.3.1 施肥原则 幼龄胡椒主要是营养生长,即根、蔓、枝、叶的生长。以施速效肥为主,配合有机肥施用。根据幼 龄胡椒的生长发育特点,应贯彻勤施、薄施、生长旺季多施液肥的原则。 6.3.2 水肥 6.3.2.1 沤制方法 由人畜粪、尿、饼肥或绿肥和水一起沤制。肥料用量和水肥浓度可随胡椒龄的增加而增加。小椒、 中椒和投产胡椒可以按 1000 kg 水分别加入牛粪 150 kg、200 kg 和 250 kg,饼肥 2 kg、3 kg 和 5 kg, 还有绿叶 50 kg。沤制期间要经过几次搅拌,1 个月以后就可使用。 6.3.2.2 施用方法 正常生长期 20d~30d 施一次水肥,一般情况下一龄椒每株每次施 2kg~3kg,二龄椒每株每次施 4kg~5kg,三龄椒每株每次施 6kg~8 kg。如果水肥太浓可加水,浓度不够,每担可加复合肥 0.1kg~ 0.2kg。 6.3.3 有机肥 6.3.3.1 肥料种类 春季施有机肥和磷肥,一般每株穴施腐熟、干净、细碎的牛粪堆肥 30 kg 左右,过磷酸钙 0.25kg~ 0.5kg,饼肥 1kg。 6.3.3.2 有机肥堆制方法 一般用的有机肥为农家肥,也可加入饼肥、过磷酸钙和火烧土。堆制过程中翻动几次,做到腐熟、 干净、细碎、混匀才能使用。堆制所需各种肥料的用量,应根据胡椒生长发育不同阶段对肥料的需要决 定,基肥一般农家肥与表土的比例为 3:7 或 4:6。 6.3.3.3 施用方法 有机肥一般在春季结合深翻扩穴进行,在胡椒植株两侧轮流挖穴施肥。初次肥穴内壁离椒头 40cm~ 60cm,肥穴和植穴要连通。一般肥穴长 80cm,两侧肥穴长 100cm,宽 30cm~40cm,深 70cm~80cm。 6.3.4 钾肥 冬季 11 月份~12 月份每株施火烧土 10kg~15kg、硫酸钾 0.2kg 以增强树势,提高抗寒能力。 6.4 除草、松土 根据杂草情况,及时进行人工除草,避免使用除草剂除草。树冠周围除草结合浅松土,深度 10cm, 树冠外围及行间深松,深度为 20cm,旱季每次灌水后也应及时浅松土保水。 6.5 覆盖 旱季松土后用稻草、秸秆进行覆盖,厚度 15cm~20cm。 6.6 绑蔓 胡椒抽出新蔓长出 3 个~4 个节时开始绑蔓,以后每隔 10d~15d 绑一次,绑蔓应在早晨露水干后 或下午进行。如发现绑绳损坏,应及时更换。 采用柔软的塑料绳或麻绳在蔓的节下将几条主蔓均匀地绑于支柱上。及时绑蔓,可促进气根生长, 3 DB 5305/T 9-2019 使主蔓牢固地依附于支柱上,对株型形成作用很大。一般每 2 个节绑一道,绑时,松紧要适度,一手调 整和压紧主蔓,一手将绳拧紧或绑好,尽量使主蔓每节都紧贴于支柱上。 6.7 摘花 胡椒苗是用插条繁殖的,养分充足时往往开花,为保证幼龄植株的营养生长,尽快形成树冠和封顶, 幼龄胡椒在封顶前长出的花,应全部摘除。 6.8 剪蔓 多蔓少剪,每株留蔓 6 条~8 条,剪 3 次~5 次。 一年可剪蔓 1 次~2 次,一般 5 月份~6 月份剪一次,8 月份~10 月份再剪一次。不宜在高温干旱、 低温干旱和发生胡椒瘟病时剪蔓。定植后 6 个~8 个月,新蔓生长高度达 1.0m 以上时,进行第一次剪 蔓。在离地面 20cm~30cm(3~6 个节)处剪蔓,保留 1 层~2 层分枝,并在切口下 2 节~4 节选留 2 条~ 3 条健壮的新蔓。 第二剪蔓是在留下的新蔓生长高度达 1.0m 以上时,从前一次切口以上 6 节~8 节处剪蔓,每次剪 蔓后在切口以下共选留新蔓 4 条~6 条。 第三次剪蔓后,保留新蔓 6 条~8 条,让其生长,直至越过支柱 20cm~30cm,进行封顶。封顶是将 几条主蔓向支柱顶端中心靠拢,按顺序互相交叉,用麻绳将交叉点绑好,然后在交叉点以上 2 个~3 个 节将主蔓顶芽剪除。 6.9 剪芽 剪蔓后的幼龄胡椒,会从枝冠内部或植株基部大量萌芽,抽生新蔓,呈徒长状态。应在萌芽时切除, 以免消耗养分。 7 结果胡椒管理 7.1 摘花 保山胡椒植区,冬季气温较低,春季气温回升后正是干旱季,不能满足开花结果所需的温度和湿度, 6 月份~7 月份进入雨季,温度、湿度都能满足胡椒开花结果的需要,花期集中,开花整齐,座果率较 高,以放夏花最为适宜。其它季节抽生的花穗,应及时摘除。 7.2 修徒长蔓
DB5305-T 9-2019 保山胡椒栽培技术规程 保山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2 04:44:05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