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标准网
ICS 65.020 B30 保 DB5305 山 市 地 方 标 准 DB 5305/T 2.3—2019 替代 DB5305/T 2.3-2010 保山市茶叶标准化生产综合技术规范 第 3 部份:主要种植品种 2019 - 10 - 30 发布 保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 - 11 - 01 实施 发 布 DB 5305/T 2.3—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GB/T1.1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保山市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段学良、杨 旭、觉春东、彭丽娜、陈雪峰、杨和团、刘猛道、段宏伍、 鲁秀丽、林 萍。 本标准替代DG5305/T 2.3-2010。 DB 5305/T 2.3—2019 保山市茶叶标准化生产综合技术规范 1 第 3 部份:主要种植品种 范围 本部分规定保山市最适宜茶叶品种及品种来源、特征特性。 本部分适用于保山市茶品种选育、繁殖及栽培管理。 2 适宜品种 2.1 云抗 10 号 2.1.1 品种来源 系云南省茶叶研究所在勐海县南糯山自然群体品种茶园中选育而成,属国家级茶树良种,于1979 年引入保山,属于无性系品种。 2.1.2 品种特征 乔木型、大叶类,树姿开张、主干显、分枝密,叶片着生平展,叶形椭圆、叶面隆起、叶缘波状, 叶质较软。 2.1.3 品种特性 采摘期长,萌发比当地早发种晚8d~10d,新梢生长快、芽头中等,育芽力强,芽叶肥壮,产量高、 品质较好,抗寒性强,较抗病虫,适制红茶、绿茶。 2.2 佛香 1 号 2.2.1 品种来源 系云南省茶叶研究所在勐海通过杂交选育而成,属省级茶树无性系良种。 2.2.2 品种特征 植株小乔木型,树姿半开展,分枝密,叶片斜状着生,叶披针型,叶色深绿,叶面隆起,叶身内折。 2.2.3 品种特性 芽叶绿色,茸毛多,发芽早,生长期长,生长势强。抗寒、抗旱性强,适应性广、产量高,香气高, 适制绿茶、红茶。 2.3 佛香 2 号 2.3.1 品种来源 系云南省茶叶研究所在勐海经杂交选育而成,属省级茶树无性系良种。 1 DB 5305/T 2.3—2019 2.3.2 品种特征 植株较高大,小乔木型,树姿半开展,分枝密,叶片斜状着生,叶披针型,叶色深绿,叶面隆起, 叶身内折,叶缘波状。 2.3.3 品种特性 茶叶绿色,茸毛特多,发芽早,生长期长,生长势强;抗寒、抗旱性强,适应性强,产量高,适制 绿茶、红茶。 2.4 佛香 3 号 2.4.1 品种来源 系云南省茶叶研究所在勐海经杂交选育而成,属省级茶树无性系良种。 2.4.2 品种特征 植株较高大,小乔木型,树姿半开展,分枝密,叶片呈水平状着生,叶长椭圆形,叶面隆起,叶色 绿,叶身内折,叶缘波状。 2.4.3 品种特性 芽叶绿色,茸毛多,发芽密,萌发早,生长势强,抗寒、抗旱性强,扦插、移栽成活率高,适应性 广,适制绿茶、红茶。 2.5 紫娟 2.5.1 品种来源 系云南省茶叶研究所于1985~2004年从云南大叶群体种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属省级茶树无性系 良种。 2.5.2 品种特征 树姿半开展,分支部位较高,分支密度中等,叶片上斜状着生,披针形,成熟叶片呈深绿色,叶柄 呈紫红色,嫩梢的芽、叶、茎都为紫色。 2.5.3 品种特性 育芽能力强,发芽密度中等,产量中等,扦插、移栽成活率高,抗寒、抗寒、抗病虫能力强。 3 其它 除以上五个品种外,其它通过鉴定的茶树新品种可作为保山市茶叶标准化生产的主要推广品种。 2

pdf文档 DB5305-T 2.3-2019 保山市茶叶标准化生产综合技术规范 第3部分:主要种植品种 保山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5305-T 2.3-2019 保山市茶叶标准化生产综合技术规范 第3部分:主要种植品种 保山市 第 1 页 DB5305-T 2.3-2019 保山市茶叶标准化生产综合技术规范 第3部分:主要种植品种 保山市 第 2 页 DB5305-T 2.3-2019 保山市茶叶标准化生产综合技术规范 第3部分:主要种植品种 保山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2 02:50:32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