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标准网
ICS 65.020 B 30 铜 DB5206 仁 市 地 方 标 准 DB 5206/T 79—2018 代替 DB 522200/T 72-2009 红薯生产技术经济效益评价标准 2018-12-06 发布 2018-12-06 实施 铜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 5206/T 79-2018 目 次 前言.....................................................................Ⅱ 1 范围....................................................................1 2 术语和定义..............................................................1 3 评价原则................................................................1 4 评价方法................................................................1 5 经济效益评价主要指标....................................................2 6 计算参数................................................................3 7 社会效益................................................................3 8 生态效益................................................................3 I DB 5206/T 79-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 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 任。 本标准代替DB 522200/T 72-2009《红薯生产技术经济效益评价标准》。主要变化是进 行编辑性修改。 本标准由铜仁市农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铜仁市农经站。 本标准参加单位:碧江区农经站、万山区农经站、江口县农经站、玉屏县农经股、松桃 县农经站、石阡县农经站、印江县农经站、思南县农经站、德江县农经站、沿河县农经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智勇、张翊晟、付君、田冬菊、梅文英、姚艳、石慧、卢定飞、 田茂财、陈仕荣、杨光玉、黎顺友、王帅、张明、王娅玲、吴桂芝、李晓蓉、付玉蓉、吴建 国、龙维权、卢小丹、黄琪、吴松友、任明勇 本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 522200/T 72-2009。 II DB 5206/T 79-2018 红薯生产技术经济效益评价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红薯生产技术经济效益评价的术语和定义、评价原则、评价方法、经济效 益评价主要指标、计算参数、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本标准适用于铜仁市红薯技术经济效益的调查、分析和评价。 2 术语和定义 2.1 推广费用 用于红薯科技成果技术推广的一切费用。 2.2 经济效益 指红薯生产过程中投入与产出之比。经济效益要求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产出,以较 少的成本获得最大收益。 2.3 经济效益评价 客观公正的评价项目实施的效益,进而判断科技成果技术推广项目实施的技术是否先 进,效益是否合理,措施是否可行,为决策提供依据。 3 3.1 评价原则 严格采用对比试验数据 在计算红薯推广成果经济效益中,采用多年多点区域试验结果,以及同等可比条件下生 产示范抽样数据的加权平均值作为重要的基础数据进行计算。 3.2 科学选择对照 对照是科技成果与之进行比较的基础,被科技成果所取代的对象。一般应选择该项科技 成果将要取代的当地当前有代表性的同类当家技术,这样才具有完全严格的可比性。 3.3 科学验收 科技成果进入推广阶段后,每年(或 1 个效益周期)当地主管部门应组织验收小组进行 科学验收,验收小组成员应由包括成果推广部门在内的、由 3 个以上单位参加的业内人士组 成。在大面积推广应用新成果的地区,严格按照抽样调查的相关要求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 样点进行新旧成果经济效益的抽样调查,样点的选取必须是随机的,抽样数据的采集要准确 可靠。抽样调查的点次必须做到每个推广县抽取 3-5 个典型样本,每个样本规模应至少达到 该县种养的平均规模。推广成果效益的证明材料必须分别由 3 个以上成果应用部门出具方可 作为有效证明文件采用。 4 评价方法 1 DB 5206/T 79-2018 采用对比的方法,编制《单位规模投入产出实物表》、 《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表》、 《推广 规模和推广费用表》、 《经济效益汇总表》。示范项目和对照项目所采用的指标以及数据收集 和处理途径、方法均一致。将示范项目与对照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对比计算,进而开展分析 评价。 5 5.1 经济效益评价主要指标 推广年限 科技成果推广年限是指自该成果推广应用后的所有年份。对推广若干年后才产生收益的 科技成果,应将产生效益之前各年的投入按推广年限分摊到各年内。 5.2 推广规模 推广规模是农业推广成果的重要目标,也是经济效益计算中举足轻重的基础数据。总推 广规模(或使用范围)应小于被取代的对照的年最大规模(或使用范围),一般不超过 80%。 对从推广应用到产生效益的时间超过 1 年的成果其推广规模需要两组数据:当年新推广规模 和当年产生效益的规模。当年产生效益的规模应在扣除未产生新增效益的规模后再计算新增 纯收益。 5.3 推广费用 总推广费用应包括除物化劳动和生产资料费用(已在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的增量费用中 计入)之外用于该项农业科技成果技术推广的一切费用,包括上级拨付的专项推广费、地方 配比的专项补助费、推广人员费用(工资及附加费用)及其他费用(现场观摩交流费、技术 指导费、技术培训费、技术资料费、办公费、管理费等)。 5.4 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 指成果与对照相比在单位规模上的产值增量与成本增量的差值。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 单位规模新增产值-单位规模新增成本 因此,首先计算出推广成果与对照之间相对应的单位规模的产出增量(增量收益)和投入增 量(增量费用),进而计算出单位规模的新增经济效益。产出增量数值来源于多年多点区域 试验结果,以及同等可比条件下生产示范抽样数据的加权平均值,它是计算经济效益的最重 要的基础数据。 5.5 总经济效益 总经济效益=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缩值系数×推广规模×推广 规模缩值系数-总推广费用 5.6 年经济效益 是指成果在推广应用后的计算期内,平均每年可能为社会新增加的纯收益或节约资源的 价值总额,可用于不同成果经济效益的横向比较。计算公式为: 年经济效益=总经济效益/推广年 5.7 推广投资年均纯收益率 是指归功于推广单位的成果新增纯收益与该成果的劳动耗费的比值,该指标表示推广部 门每花费 1 元推广费用为社会创造的新增纯收益价值。计算公式为: 推广投资年均纯收益率=(年经济效益×推广单位经济效益分计系数)/总推广费用。 2 DB 5206/T 79-2018 6 计算参数 6.1 计算价格 主要农产品、投入品以及劳动力的计算价格均按实际发生的近 3 年价格的平均值计算。 6.2 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缩值系数 与区域试验相比,由于存在着自然、技术、经济管理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在成果大面积 推广后,往往造成单位规模上产生的新增纯收益低于区域 试验中的增益值。为修正区域试验中的数据大于大面积推广中的误差,在计算经济效益时采 用统一的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缩值系数为 0.7。 6.3 推广单位经济效益分计系数 推广单位经济效益分计系数是指推广单位在科技成果新增纯收益中所占的份额(比重), 它反映了推广部门在成果的新增纯收益中所起作用的大小。本标准将推广单位经济效益分计 系数规定为 0.2。 6.4 推广规模缩值系数 据实际调查,在成果推广中,有些规模在某些年份、季节,由于种种原因未发挥作用, 因此应对推广规模予以修正。为统一、方便,本标准将规模缩值系数定为 0.9。 7 社会效益 主要指示范项目的实施对农业生产的作用与意义,如产业结构调整、农户增收的具体情 况等。 8 生态效益 包括土壤肥力的变化;减少因化肥和农药使用过多而引起的生态污染等效果。 3

pdf文档 DB5206-T79—2018 红薯生产技术经济效益评价标准 铜仁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5206-T79—2018 红薯生产技术经济效益评价标准 铜仁市 第 1 页 DB5206-T79—2018 红薯生产技术经济效益评价标准 铜仁市 第 2 页 DB5206-T79—2018 红薯生产技术经济效益评价标准 铜仁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1 03:40:32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