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标准网
ICS 65.020 B21 保 DB5305 山 市 地 方 标 准 DB 5305/T 37—2020 保大麦 13 号、14 号和 16 号栽培技术规程 2020 - 08 - 14 发布 保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 - 09 - 01 实施 发 布 DB5305/T 37—202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编制。 本标准由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保山市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加涛、刘猛道、付正波、杨向红、字尚永、方可团、尹宏丽、成雅容、佟 晓庆。 I DB5305/T 37—2020 保大麦 13 号、14 号和 16 号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保大麦13号、保大麦14号、保大麦16号的产量目标与品质指标、适宜区域、种子处 理、整地与播种、施肥、灌水、病虫草害防治、收获与贮藏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保大麦13号、保大麦14号、保大麦16号的大田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禾谷类 。 GB 5084-2005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5671 主要农作物包衣种子技术条件 。 3 术语和定义 3.1 板墒麦 水稻收获后,不经过翻耕直接播种大麦后起沟土盖麦的免(少)耕种植方式。 3.2 出苗期 目测田间50%以上的植株幼芽鞘露出地面1 cm时的时期。 3.3 分蘖期 目测田间有50 %以上的第一分蘖芽露出叶鞘1 cm以上的时期。 3.4 拔节期 手指压摸田间有50 %以上的主茎基部第一节离地面1 ㎝~2 cm的时期。 3.5 抽穗期 目测田间有50 %植株的穗部顶端小穗(不连芒)露出剑叶50 %以上的时期。 3.6 扬花期 目测田间有 50%麦穗小花开裂,黄色花药外露的时期。 3.7 灌浆期 即乳熟期,目测田间50 %麦穗中部小穗的籽粒已经接近正常大小、籽粒内充满乳液的时期。 1 DB53/T 37—2020 3.8 蜡熟期 目测田间 50 %籽粒颜色由绿逐渐变黄,内部胚乳呈蜡质状,不易被指甲划破的时期。 4 产量目标与品质指标 4.1 产量目标 4.1.1 保大麦 13 号产量目标 2 高产田块每667 m 产量450 ㎏~500 ㎏,每667 ㎡有效穗33 万~35 万,每穗实粒数40 粒~42 粒, 2 千粒重33 g~35 g;中低产田块每667 m 产量350 ㎏~450 ㎏,每667 ㎡有效穗25 万~32 万,每穗 实粒数35 粒~41 粒,千粒重30 g~32 g。 4.1.2 保大麦 14 号产量目标 2 高产田块每667 m 产量450 ㎏~500 ㎏,每667 ㎡有效穗25 万~28 万,每穗实粒数53 粒~55 粒, 2 千粒重37 g~39 g;中低产田块每667 m 产量350 ㎏~450 ㎏,每667 ㎡有效穗22 万~24 万,每穗 实粒数48 粒~52 粒,千粒重35 g~36 g。 4.1.3 保大麦 16 号产量目标 2 高产田块每667 m 产量450 ㎏~500 ㎏,每667 ㎡有效穗27 万~30 万,每穗实粒数48 粒~50 粒, 2 千粒重38 g~40 g;中低产田块每667 m 产量350 ㎏~450 ㎏,每667 ㎡有效穗24 万~26 万,每穗 实粒数45 粒~47 粒,千粒重35 g~37 g。 4.2 品质指标 籽粒水分≤13 %,粗蛋白含量≥10 %,赖氨酸含量≥0.35 %,淀粉含量≥54.5 %。 5 适宜区域 保大麦13号适宜海拔1400 m~2100 m的旱地或水田种植;保大麦14号适宜海拔1000 m~2300 m的 旱地或水田种植;保大麦16号适宜海拔1400 m~1900 m的旱地或水田种植。 6 种子处理 6.1 种子质量 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1的规定。 6.2 6.2.1 种子处理 包衣种应符合 GB 15671 的规定。 6.2.2 未包衣的种子,播种前晒种1 d~2 d,采用6 %戊唑醇200倍液拌种、晾干,防治大麦条纹病,种 干即播,采用30 %噻虫嗪悬浮种衣剂20~25倍液拌种、晾干,防治蚜虫。 2 DB5305/T 37—2020 7 整地与播种 7.1 整地 前作收获后,及时清除前茬秸秆及杂草等,每667 ㎡施农家肥1500 ㎏~2000 ㎏,认真整地,做 到深耕、垡细,不漏耕,耙透耙实耙平,达到土壤疏松、地面平整、无杂草。净墒面1.7 m~2 m,沟 宽30 ㎝,沟深20 ㎝。 7.2 播种 7.2.1 播种量 2 2 保大麦13号、保大麦16号每667 m 播种8 ㎏~9 ㎏,保大麦14号每667 m 播种9 ㎏~10 ㎏。 7.2.2 播种期 旱地9月中旬至10月上旬播种,水田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播种。 7.2.3 播种方法 ——条播:理墒跟沟条播或起沟条播,行距20 ㎝~ 25 ㎝,播后覆土2 ㎝~3 ㎝,播种均匀,不 重不漏,行距一致,深浅一致。 ——撒播:整地分墒后,人工撒播,采用小型旋耕机盖种,盖种不能超过2 ㎝~3 ㎝,每667 ㎡ 需增加播种量1 ㎏~2 ㎏。 8 施肥 8.1 施肥量 每667 ㎡施纯N 16.1 kg~18.4 kg,P2O5 4.8 kg~6 kg,K2O 3 kg~4 kg,如前作是烤烟,每667 ㎡ 可分别减少P2O5、K2O用量1.2 ㎏~2.4 ㎏、1.5 ㎏~2.5 ㎏。 8.2 施肥方法 复混肥、磷肥、钾肥和氮肥的60 %于播种之前一次性作基肥施用,氮肥的40 %作分蘖肥于分蘖前 期结合灌水或抢雨水施用,长势弱的适当补施氮肥。 9 灌水 灌溉水质应符合GB 5084-2005的规定。 在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扬花期、灌浆期据土壤墒情适时灌水3~4次。板墒麦出苗水必 灌,增加田间出苗率;灌浆期早灌,防止高温逼熟,增加千粒重。要求大水灌入、淹近墒面、表潮里 湿、速灌速排,忌漫灌过夜。 10 病虫草害防治 10.1 病害防治 3 DB53/T 37—2020 大麦分蘖盛期、拔节期、抽穗扬花期,视病害发生情况,在发病初期,用80 %的戊唑醇可湿性粉 剂5000倍液,15 %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 %己唑醇悬浮剂500~1000倍液叶面喷施防治白粉病、 锈病1~2次,间隔7 d~10 d喷药一次。 10.2 虫害防治 蚜虫百株虫量达到200头以上时,用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3 %啶虫脒水剂2000~3000 倍液、或2 %二甲基二硫醚水剂300~500倍液防治蚜虫1~3次,间隔7 d~10 d喷药一次。 10.3 草害防治 10.3.1 禾本科杂草 杂草2~3叶期,选用5 %唑啉草酯乳油600~900倍液茎叶喷雾防治,主要防治对象为:虉草、黑麦 草、野燕麦、狗尾草、看麦娘、日本看麦娘、硬草、菵草、赖草、棒头草等禾本科杂草。 10.3.2 阔叶杂草 杂草2~3叶期,选用10 %苯磺隆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茎叶喷雾防治,主要防治对象为:繁缕、猪 殃殃、野芥菜、地肤、柳叶刺蓼、酸模叶蓼、藜、小藜、鬼针草、龙葵、刺儿菜等阔叶杂草;每一个 生产周期只能使用1次。 11 收获与贮藏 11.1 收获 蜡熟末期采用机械或人工收获,留种田收获前去杂去劣。 11.2 贮藏 收获后及时晾晒3 d~4 d,籽粒含水量低于13 %,贮藏于通风干燥处。用作种子的单贮,严防混 放混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pdf文档 DB5305-T 37-2020 保大麦13号14号16号栽培技术规程 保山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5305-T 37-2020 保大麦13号14号16号栽培技术规程 保山市 第 1 页 DB5305-T 37-2020 保大麦13号14号16号栽培技术规程 保山市 第 2 页 DB5305-T 37-2020 保大麦13号14号16号栽培技术规程 保山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4 08:18:40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