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221473309.9
(22)申请日 2022.06.13
(73)专利权人 陈祥
地址 362341 福建省泉州市南 安市官桥 镇
周厝村大路墘75号
(72)发明人 陈祥
(74)专利代理 机构 厦门加减专利代理事务所
(普通合伙) 35234
专利代理师 杨泽奇
(51)Int.Cl.
B21D 45/04(2006.01)
B21D 37/10(2006.01)
B21D 22/02(2006.01)
B08B 5/02(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模具排气装置及压模机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模加工技术领域, 特别涉
及一种模具排气装置及压模机, 该装置包括相互
适配的上模座和下模座; 所述上模座内部设置有
至少一组上气通槽; 所述上气通槽的出气端开设
在上模座内表 面, 进气端设置在上模座的外表面
上且与第一供气端口连接; 所述下模座内部设置
有至少一组下气通槽; 所述下气通槽的出气端开
设在下模座内表面, 进气 端设置在下模座的外表
面上且与第二供气端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
模具排气装置是在上模座和下模座内设置上气
通槽和下气通槽, 并通过向其通气体的方式来实
现冲压后对工件的脱模、 去除残渣以及辅助工件
被拾取的作用, 有效避免对工件造成损伤; 其结
构简单, 装配方便, 可广泛应用于各类 压模机中。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2页
CN 217551003 U
2022.10.11
CN 217551003 U
1.一种模具排气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相互适配的上模座和下模座; 所述上模座内部
设置有至少一组上气通槽, 所述上气通槽具有至少一个出气端和至少一个进气端; 所述上
气通槽的出气端开设在上模座内表面; 所述上气通槽的进气端设置在上模座的外表面上,
且与第一供气端口连接;
所述下模座内部设置有至少一组下气通槽, 所述下气通槽具有至少一个出气端和至少
一个进气端; 所述下气通槽的出气端开设在下模座内表面; 所述下气通槽的进气端设置在
下模座的外表面上, 且与第二供气端口连接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排气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气通槽和下气通槽分别具
有两个出气端和一个进气端, 两个出气端和进气端之间相互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排气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一供气端口通过气阀连接
有外接气管以供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排气装置,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设置在下模座上方的拾取
装置, 所述 拾取装置用于将工件从下模座上 取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具排气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供气端口连接有下气
管; 所述拾取装置上设置有与下气管位置相对应的上气管, 所述上气管通过气阀连接有外
接气管; 当拾取装置下降至下模座位置吸取工件时, 上气管与下气管相连通, 气 体从外接气
管由上气管进入, 经由下气管、 下气通槽向下模座的内表面打气, 以促使工件与下模座工位
分离, 并被拾取装置吸取。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具排气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拾取装置包括架设在机架上
的平移机构、 跟随平移机构移动的升降机构以及设置在升降机构上 的吸盘组件, 所述吸盘
组件用于吸取加工好的工件, 并通过平 移机构和升降机构将工件移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排气装置,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下压装置, 所述下压装置
与上模座可拆卸连接, 其带动上模座向下模座方向运动以对工件进行压模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具排气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压装置包括与 上模座连接
的安装架、 垂直设置在安装架上方的若干导柱及冲压机构, 所述导柱穿过机架并与机架垂
直滑动连接, 以用于 辅助冲压 机构升降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排气装置,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转移装置, 所述转移装置
与下模座可拆卸 连接, 其带动下模座向下压装置及拾取装置方向运动, 以完成工件的冲压
成型及拾取 出料。
10.一种压模机, 其特 征在于: 采用如权利要求1 ‑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模具排气装置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17551003 U
2一种模具排气装 置及压模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 涉及压模加工技 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模具排气装置及压模机 。
背景技术
[0002]在机械制造领域中, 经常需要利用压模设备对工件进行成型定压, 然而, 传统的模
具加工过程中经常存在一下问题: 1、 对物料进行冲压后, 物料无法轻易脱模; 2、 对物料冲压
后, 多余的残渣 会粘附在模具 上, 需要人工手动对 模具进行清理, 费时费力, 生产效率低。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 现有的冲压模具在脱模时, 都是采用顶针顶出的方式进行脱模,
由于顶针硬度较高, 在脱模时, 易对工件表面造成损坏, 以使得工件的成品率低, 从而影响
生产成本 。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模具脱模不易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具排气装
置, 其包括相互适配的上模座和下模座; 所述上模座内部 设置有至少一组上气通槽, 所述上
气通槽具有至少一个出气端和至少一个进气端; 所述上气通槽的出气端开设在上模座内表
面; 所述上气通槽的进气端设置在上模座的外表面上, 且与第一供气端口连接;
[0005]所述下模座内部设置有至少一组下气通槽, 所述下气通槽具有至少一个出气端和
至少一个进气端; 所述下气通槽的出气端开设在下模座内表面; 所述下气通槽的进气端设
置在下模座的外表面上, 且与第二供气端口连接 。
[0006]在一实施例中, 所述上气通槽和下气通槽分别具有两个出气端和一个进气端, 两
个出气端和进气端之间相互连通。
[0007]在一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供气端口通过气阀连接有外 接气管以供气。
[0008]在一实施例中, 还包括设置在下模座上方的拾取装置, 所述拾取装置用于将工件
从下模座上 取出。
[0009]在一实施例中, 所述第二供气端口连接有下气管; 所述拾取装置上设置有与下气
管位置相对应的上气管, 所述上气管通过气阀连接有外接气管; 当拾取装置下降至下模座
位置吸取工件时, 上气管与下气管相连通, 气体从外接气管 由上气管进入, 经 由下气管、 下
气通槽向下模座的内表面打气, 以促使工件与下模座工位分离, 并被拾取装置吸取。
[0010]在一实施例中, 所述拾取装置包括架设在机架上的平移机构、 跟随平移机构移动
的升降机构以及设置在升降机构上 的吸盘组件, 所述吸盘组件用于吸取加工好的工件, 并
通过平移机构和升降机构将工件移出。
[0011]在一实施例中, 还包括下压装置, 所述下压装置与上模座可拆卸连接, 其带动上模
座向下模座方向运动以对工件进行压模成型。
[0012]在一实施例中, 所述下压装置包括与上模座连接 的安装架、 垂直设置在安装架上
方的若干导柱及冲压机构, 所述导柱穿过机架并与机架垂直滑动连接, 以用于辅助冲压机
构升降运动。说 明 书 1/5 页
3
CN 217551003 U
3
专利 一种模具排气装置及压模机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02:20:58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