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标准网
ICS 13.030.99 Z 04 45 广 西 壮 族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CCS DB 45/T 2234—2020 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 修复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emediation for drinking water sources in lake reservoirs 2020 - 12 - 28 发布 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1 - 01 - 31 实施 发 布 — DB45/T 2234 2020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广西水污染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宣贯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西恒晟水环境治理有限公司、桂林理工大学、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 究院、桂林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员:白少元、王荣华、游少鸿、汪义杰、邓振贵、刘宇辉、欧文昌、阳幼生、 王绍旭、许丹丹、张亚楠、刘立恒、李金城、刘克文、刘良、骆杰、莫虎、唐向阳、符明明、刘辉利、 张琴、高续涛、梁元发、谢熊祥、李丽、李林杰、王俊艺、王凌波。 I — DB45/T 2234 2020 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修复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湖库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修复工作流程、生态环境调查、修复技术方案、工程实 施、维护与管理。 本文件适用于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修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T 17296 中国土壤分类与代码 GB/T 21010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T 26903 水源涵养林建设规范 GB/T 30743 赤潮灾害处理技术指南 GB 50014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 50179 河流流量测验规范 GB 50286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35 城镇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的规定 GB/T 50363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标准 GB/T 50434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 GB/T 50594 水功能区划分标准 GB 50707 河道整治设计规范 CJJ 32 含藻水给水处理设计规范 CJ/T 355 小型生活污水处理成套设备 HJ/T 91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J 338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 HJ/T 433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 HJ 497 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 HJ 574 农村生活污染控制技术规范 HJ 710.7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内陆水域鱼类 HJ 710.8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淡水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 HJ 710.12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水生维管植物 HJ 773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环境保护技术要求 HJ 2005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SL 17 疏浚与吹填工程技术规范 1 — DB45/T 2234 2020 SL SL SL SL SL 219 277 395 575 733 水环境监测规范 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 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 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内陆水域浮游植物监测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地 drinking water sources in lake reservoirs 提供居民生活及公共服务用水的湖泊、水库型取水水域和密切相关的陆域。 3.2 生态环境修复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emediation 对水生态系统停止人为干扰,以减轻负荷压力,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自我组织能力使其 向有序的方向进行演化,或者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 步恢复或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3.3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drinking water source protection area 指为防止饮用水水源地污染、保证水源水质而划定,并要求加以特殊保护的一定范围的水域和陆域,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必要时可在保护区外划分准保护区。 3.4 陆域环境 land area environment 指水源保护区界线以内,与湖库水域相连的陆地区域环境。 3.5 湖滨带 lake shore 指湖泊、水库流域陆生生态系统与水生生态系统间的过渡带,其核心范围是历史最高水位线和最低 水位线之间的水位变幅区。 3.6 消落带 hydro-fluctuation belt 指湖库等地表水体季节性水位涨落,使库区被淹没土地周期性出露于水面的区域。 3.7 先锋种 pioneer species 指植物群落在原生演替或次生演替过程中最早出现的物种。 2 — DB45/T 2234 2020 3.8 内源污染 endogenous pollution 主要指进入湖泊、水库中的污染物质通过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逐渐沉降至湖泊底质表层, 再向水体释放造成的污染。 3.9 集约化畜禽养殖场 Intensive livestock and poultry farms 指在较小的场地内,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新的工艺与技术措施,进行精心管理的畜禽 养殖场。 本文件指存栏数为200头以上的养猪场、100头以上的养牛场、10 000羽以上的蛋鸡场。 4 工作流程 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修复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生态环境调查 基础信息;污染源;陆域环境质量;水生态状况 现状评价 生态环境修复技术方案 污染源控制 水质提升 生境保育 生态系统结构优化配置 工程实施 维护与管理 图1 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修复工作流程 5 生态环境调查 5.1 一般规定 调查范围包括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调查内容应包括基础 信息、污染源、陆域环境质量、水生态状况,现状评价等。 5.1.2 采取资料收集、实地调研、现场监测等调查方式获取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5.1.1 3 — 5.1.3 调查过程中(包括采样、样品运输、样品保存、样品检测及数据分析)应有严格的质量控制措 施,具体可参照 SL 219 执行。 DB45/T 2234 2020 5.2 基础信息调查 基础信息调查包括自然环境概况、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水土资源开发情况。自然环境概况应包 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现状水系分布及水文特征、功能区划等内容;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应包括调查范围内的人口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等;水土资源开发情况应包括水源地供水特 征、水源地管理和保护工程设施建设情况、水源地土地利用等。 5.2.1 5.2.2 自然环境概况 地形地貌调查应说明水源地的地貌类型,地势起伏状况、地形倾斜方向和走势、主要地形分 布和空间排列方式、海拔高度等。 5.2.2.2 气候条件调查项目包括气压、气温、空气湿度、风向和风速、降水量、日照、蒸发量等。 5.2.2.3 现状水系及水文特征调查应包括对所在水系或河流湖库自然属性的调查,如面积、长度、流 量、水位、水深、蓄水量等水文数据,其中水位观测宜采用立式水尺人工观测,流量调查可根据 GB 50179 测定。 5.2.2.4 区划调查应包括水功能区划调查和水源地保护区划调查:水功能区的划分和管理执行 GB 50594;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应按照 HJ 338 的要求执行,应明确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的水域保护范围、陆 域保护范围和总面积。 5.2.2.1 5.2.3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调查应包括自然增长率、地区人口总数、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城镇人口和市区人口数量等人口结 构指标,还应包括地区国民生产总值(GDP)、GDP增长率、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 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产业结构等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指标。 5.2.4 水土资源开发情况 水源地供水特征调查指的是湖库的用水来源、供水用途、供水规模等。用水来源应重点考虑 雨水、水库来水和外源引水等综合来源,应调查的指标包括集水面积、年均降雨量等雨水指标,年均水 库本身来水量指标以及引水渠道长度、设计最大引水流量、控制集水面积等外源引水量指标;供水用途 主要包括防洪、治涝、灌溉、供水、发电等。 5.2.4.2 水源地管理和保护工程设施建设情况调查应包括管理机构、闸坝等水利工程设施、隔离设施、 监控设施、自动监测设施等的建设情况。 5.2.4.3 水源地土地利用调查应包括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类型、主要农作物等,水源地土地利用类型 调查可根据 GB/T 21010 一级类进行调查分类,土壤类型参照 GB/T 17296 进行分类。 5.2.4.1 5.3 污染源调查 5.3.1 调查应包括点源污染、面源污染、内源污染和主要入湖(库)河流污染。 5.3.2 一级保护区 调查有无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或者设施,有无违规增设排污口。 4 — DB45/T 2234 2020 5.3.3 二级保护区 调查有无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建设项目或设施及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源的行为, 有无违规设置排污口。 5.3.3.2 调查农村生活污染、分散式畜禽养殖、农业面源污染等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及污染负荷。 5.3.3.1 5.3.4 准保护区 调查有无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的建设项目、排污口等。 点源污染调查包括排污口的污染排放情况,调查内容包括排污口名称、位置、污染源类型、 水质、水量等。 5.3.4.3 面源污染调查包括生活污水及固体废弃物、地表径流、化肥农药使用、分散式畜禽养殖等污 染物排放总量及污染负荷。 5.3.4.1 5.3.4.2 5.3.5 内源污染调查 包括湖库内航运、水产养殖、底泥释放、生物残体(蓝藻及水生动植物残体等)等,分析内源污染 负荷情况。 5.3.6 入湖(库)河流污染调查 包括河流水文、水质参数。水文参数包括流量、流速、水量等;水质参数包括pH、总溶解性固体、 COD 、氨氮、硫酸盐、挥发酚、砷、汞、Cr、铁、锰、Cd、铅、大肠菌总数等主要指标的污染负荷情况。 Mn 5.4 陆域环境质量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植被覆盖现状、生物资源、水土流失现状以及湖滨带、消落带生态环境等。 植被覆盖现状调查包括水源地陆域保护范围内的植物群落类型、分布

pdf文档 DB45-T2234-2020 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修复技术规程 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5-T2234-2020 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修复技术规程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 1 页 DB45-T2234-2020 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修复技术规程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 2 页 DB45-T2234-2020 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修复技术规程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1 04:28:40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