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标准网
ICS 01.040.07 CCS A 45 DB33 浙 江 省 地 方 标 准 DB33/T 2367—2021 海洋生态适宜性评价技术指南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marine ecological suitability evaluation 2021 - 09 - 22 发布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1 - 10 - 22 实施 发 布 DB33/T 2367—2021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浙江省自然资源厅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省海洋资源环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向芸芸、杨辉、陈全震、黄伟、罗先香、赵蓓、张华国、陈培雄、周鑫。 I DB33/T 2367—2021 海洋生态适宜性评价技术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海洋生态适宜性的评价指标、指标计算、指标分级、权重、评价等。 本标准适用于以精度不小于1 km×1 km的栅格单元为评价单元对浙江省所辖海域进行生态适宜性评 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标准。 GB/T 12763.6 海洋调查规范 第6部分:海洋生物调查 GB 17378.4 海洋监测规范 第4部分:海水分析 HY/T 0273 海洋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导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海洋生态适宜性 marine ecological suitability 由海洋生态系统具有的地质、地貌、水文、气象等自然属性和人口、经济、区位等社会属性所决定 的,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需求满足程度和适应能力。 3.2 生态干扰度 hemeroby 生态系统内各组分的天然性受到干扰的程度,与景观自然度(landscape naturalness,即生态系 统的天然性程度)相对,描述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影响的强度。 4 评价指标 从海洋生态环境适宜性、海洋自然资源适宜性和海洋社会经济适宜性三大方面,将海洋生态适宜性 评价指标体系分为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和要素层,共计6 个一级指标,19 个二级指标,20 个要素 指标。 根据指标的强制性,分为必选指标和可选指标。必选指标即海洋生态适宜性评价中的必选通用指标, 可选指标则根据具体评价区域的资源环境特点和数据资料掌握程度选用。 1 DB33/T 2367—2021 具体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海洋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 目标层 准则层 二级指标 要素层 方向 是否必选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指数 正向指标 ● 环境质量 富营养化指数 负向指标 ● 自然岸线完整性 自然岸线保有率 正向指标 ● 态环境 海洋灾害风险分布 海洋风险强度指数 负向指标 ○ 适宜性 重要保护价值 生态敏感区和重要保护对象 正向指标 ● 景观类型 生态干扰度 负向指标 ● 生产供给 净初级生产力 正向指标 ● 深水岸线资源 可利用深水岸线长度 负向指标 ● 滩涂资源 可利用滩涂面积 负向指标 ● 景观文化资源 景区级别系数 负向指标 ○ 海洋能源 海洋能源理论发电量 负向指标 ○ 矿产资源 海砂储量 负向指标 ○ 海洋经济 海洋产业总产值 负向指标 ● 沿海人口状况 人口密度 负向指标 ● 区位条件 重要节点可达性 负向指标 ● 海域利用程度 海域利用面积比例 负向指标 ● 围填海开发 围填海强度 负向指标 ○ 鱼、虾蟹类养殖产量 负向指标 ○ 海藻、贝类养殖产量 正向指标 ○ 港口吞吐量 负向指标 ○ 海洋生 一级指标 生境结构 生境功能 海洋自 海洋生 然资源 态适宜 适宜性 空间资源 能源资源 性 社会经济 条件 海洋社 会经济 适宜性 海域利用 现状 海水养殖 港口开发 5 指标量化 5.1 海洋生态环境适宜性 5.1.1 生境结构 5.1.1.1 群落结构 采用生物多样性指数(取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底栖生物多样性指数的平均 值)衡量,通过计算评价海域内实测点站位的生物多样性数据,经克里金插值后得到该指标的空间分布。 各实测点的生物多样性指数根据下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公式(1)进行计算: N S   Pi  ln Pi .................................... (1) i 1 式中: S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 N ——生物物种数; 2 DB33/T 2367—2021 Pi——第 i 种生物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 N和Pi值来源于现场调查数据,调查站位的布设根据全面覆盖、基本均匀、重点代表的原则确定, 并应该覆盖整个评价海域,调查频次至少应当满足一年一次,季节变化较大的海域应获取不同季节的调 查数据,调查和监测方法按照GB/T 12763.6的有关规定执行,满足主要生态系统分布区、主要人类活动 区的评价要求。 5.1.1.2 环境质量 用富营养化指数来表示,通过计算评价海域内实测点站位的富营养化指数数据,经克里金插值后得 到该指标的空间分布。各实测点的富营养化指数根据公式(2)进行计算: EI  COD  DIN  DIP  10 6 ............................... (2) 4500 式中: EI ——富营养化指数; COD——海水化学需氧量(mg/L); DIN——溶解态无机氮含量(mg/L); DIP——溶解态无机磷含量(mg/L)。 COD、DIN、DIP值来源于现场调查数据,调查站位的布设根据全面覆盖、基本均匀、重点代表的原 则确定,并应该覆盖整个评价海域,调查频次至少应当满足一年一次,季节变化较大的海域应获取不同 季节的调查数据,调查和监测方法按照GB/T 12763.6和GB 17378.4的有关规定执行,满足主要生态系统 分布区、主要人类活动区的评价要求。 5.1.1.3 自然岸线完整性 用该区域自然岸线保有率来衡量。 注:数据来源为浙江省和地区海岸线调查及年度公报。 5.1.1.4 海洋灾害风险分布 用海洋风险强度指数来表征。具体引用HY/T 0273中风险评估结果。 5.1.2 生境功能 5.1.2.1 重要保护价值 用海洋生态环境敏感区和重要保护对象的空间分布来表示。根据研究区内生态环境敏感程度和重要 程度划定不同保护级别的区域,采取半定量的方式确定各类型的生态保护重要性分值。其中:Ⅰ类区域 包括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海洋特别保护区的重点保护区,湿地公园的湿地保育区和恢复重建 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核心区;Ⅱ类区域包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海洋特别保护区的生态 资源恢复区(海洋牧场、增殖放流区)和预留区,其他重要渔业水域(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洄游 通道);Ⅲ类区域即除其他四种类型之外的区域;Ⅳ类区域包括以人文景观为主的重要风景名胜区;Ⅴ 类区域为沿海城市建成区、重要有居民海岛和其他优化开发区域等。 注:数据来源为浙江省和地区海洋生态红线划定方案、生态环境功能区划、保护区相关规划、旅游规划、岸线保护 和利用规划等资料。 5.1.2.2 景观类型 3 DB33/T 2367—2021 用生态干扰度来表征,分别确定开放海域、林地、草地、滩涂、坑塘水面、未利用地、裸岩石砾地、 开放式养殖用海、水库、盐业用海、围海养殖用海、耕地、工业用海、其他工业用海、围填海、住宅用 海、交通用海、建设用海、港口用海、码头用海、固体矿产开采、旅游基础设施用海等22种类型,并依 次确定上述用海类型对景观变化的生态干扰程度,分成三大类五小类(见表2)。 注:数据来源为浙江省和地区土地利用调查数据、海域使用数据和海岛调查数据。 表2 生态干扰度指数景观类型分类系统 一级类型 二级类型 干扰度指数 无干扰 开放海域、滩涂 (∞,0.15) 人工湿地、坑塘水面(海岛)、林地(海岛)、草地(海岛)、未利 [0.15,0.50) 半干扰(人为、自然作用参半, 用地(海岛) 主要为农业、养殖业等) 开放式养殖用海、水库、盐业用海 [0.50,0.65) 围海养殖用海、耕地(海岛) [0.65,0.80) 全干扰(人工构筑物如港口、码 工业用海、其他工业用海、围填海、住宅用海、交通用海、建设用海、 头等) 港口用海、码头用海、海砂开采用海、旅游基础设施用海 [0.80,∞) 5.1.2.3 生产供给 采用净初级生产力来衡量,通过计算评价海域内实测点站位的初级生产力数据,并经克里金插值后 得到其空间分布。各实测点的初级生产力计算采用叶绿素法,按照Cadee和Hegeman提出的真光层初级生 产力简化计算公式(3)进行估算: P  p ED 2 ................................... (3) 式中: 2 P——每日现场的初级生产力(mgC/m •d); p——表层水浮游植物的潜在生产力(mgC/m•h); E——真光层深度(m),取透明度的3 倍; D——白昼时间(h),即日出至日落的时间长度,取12 h。 p 可用式(4)计算: p  Cn  Q ....................................... (4) 式中: p ——表层水浮游植物的潜在生产力(mgC/m•h); 3 Cn——表层叶绿素a含量(mg/m ); Q ——不同层次同化系数算数平均值,取3.7。 5.2 海洋自然资源适宜性 5.2.1 空间资源 5.2.1.1 深水岸线资源 用区域可利用深水岸线长度(km)来度量。 注:数据来源于浙江省和地区统计资料,或利用ArcGIS软件中的地理统计工具计算可利用深水岸线长度。 4 DB33/T 2367—2021 5.2.1.2 滩涂资源 2 用区域可利用滩涂面积(km )来度量,即平均高潮线以下低潮线以上的海域面积。 注:数据来源于浙江省和地区统计资料及相关规划。 5.2.1.3 景观文化资源 区内景区级别系数,来源于区域旅游发展相关的统

pdf文档 DB33-T 2367-2021 海洋生态适宜性评价技术指南 浙江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3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3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3-T 2367-2021 海洋生态适宜性评价技术指南 浙江省 第 1 页 DB33-T 2367-2021 海洋生态适宜性评价技术指南 浙江省 第 2 页 DB33-T 2367-2021 海洋生态适宜性评价技术指南 浙江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09 10:19:30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