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
CCS B 05
T/SZSG
团体标准
T/SZSG 1—2021
石柱红脆李生产技术规程
2021 - 10 - 08发布 2021 - 11 - 08实施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水果协会 发布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SZSG 1—2021
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则起
草。
本文件由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水果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水果协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重庆 市质量和 标准化研究院、石柱县农业委员会、石柱县商务委、石柱县三多湖
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石柱县壹园农业有限公司、石柱县北岭山农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石柱县李家寨果
园家庭农场、石柱县源振农 业合作社、 重庆象先生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石柱县象狮春语农业发展公
司、石柱县创享农业专业合作社。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馨、向龙宇、李继兴、谭晓翠、王小军、朱素华、谭建兰、刘相奎、陈青龙、
向红生、马源兹、向学明、马学成、马世清。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SZSG 1—2021
1 石柱红脆李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石柱红脆李生产的园地选择与规划、建园、土肥水管理、树体管理、病虫害防治、采
收及采后处理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石柱红脆李的生产 ,青脆李种植可参照执行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
件。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T 23244 水果和蔬菜 气调贮藏技术规
GB/T 24616 冷藏、冷冻食品物流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
GB/T 26901 李贮藏技术规程
GB/T 33129 新鲜水果、蔬菜包装和冷链运输通用 操作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石柱红脆李
以石柱为生产地 ,果实正圆形或近圆球形 ,平均单果重 20~40 g,果皮紫红色 ,果肉黄色或偶带片
状红色,缝合线正 ,缝沟浅,果核小且为离核 ,果粉厚呈灰白色 ,肉质脆,味甜的李子。
4 园地选择与规划
4.1 园地选择
4.1.1 气候条件
园地选择要求年平均气温为 12 ℃〜19 ℃,1 月份平均温度 ≥-2 ℃,花期最适温度为 12 ℃〜16 ℃,
生长季温度 ≥10 ℃的有效积温为 2600 ℃〜4500 ℃,需冷量 800〜1200 h,年降雨量 500 mm〜1500 mm,
年日照时数≥1000 h。
4.1.2 环境条件
4.1.2.1 土壤质地以砂壤土为好, pH 值为 5.5〜7.5 中性偏酸的土壤,但适宜的土壤 pH值则为 6.5 左
右,地下水位在 1 m 以下,交通方便的地方建园。
4.1.2.2 产地环境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SZSG 1—2021
2 a) 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 GB 15618 中的规定;
b) 农田灌溉用水水质符合 GB 5084 和GB 3838 的规定。
4.2 园地规划设计
4.2.1 小区划分
平地李园 ,以长方形划分小区 ,易于机械操作和运输;山地、丘陵李园 ,小区划分依地形而定 ,一
般以坡、沟为单位划分 ,坡面大的也可分成几个小区。
4.2.2 交通
4.2.2.1 新建果园紧邻 公路或新规划农村公路建设通达地区。
4.2.2.2 李子园区道路主要由主路、支路、小路组成,主路宽 4.5 m,贯穿全园,外与公路相连,内与
各支路想通;支路 3 m,既为区间分界又能运输生产资料和产品;作业便道(小路)宽 1 m〜2 m,与李
树最远距离不得超过 75 m,便于进入园内管理。
4.2.2.3 山地李园,则按面积和坡高设计环山的主干道,依坡顺势设计田间道。
4.2.3 排灌系统
4.2.3.1 排灌系统的建设总体要求要达到“提、引、拦、蓄”。
4.2.3.2 平地李园要修建直沟、明沟、背沟,形成排水网络;坡地李园则在全园地势最高处修建蓄水
池,并在蓄水池上方雨水 入口处建设 沉沙凼,蓄水池建造体积依据来水量和灌溉面积估算。有条件的李
园也可采用喷灌、微喷或滴管技术,在全园安设管道,既节约用水又可实现肥水一体化管理。
5 建园
5.1 苗木要求
5.1.1 基本要求
选用1年生嫁接苗,品种应纯正,无机械损伤,根茎无干缩皱皮和新损伤,老损伤面积≦ 1.0 cm2,
无根瘤病,砧桩剪除,嫁接愈合良好,根系的主根、侧根、须根应完整,且无检疫病虫害和无其它病虫
害。主根长 15 cm以上,侧根 3根〜4根,长10 cm以上,无病虫害,枝干基径 0.8 cm以上,高 80 cm以上,
40 cm〜60 cm间的整形 带芽眼完整 饱满,运输、假植、栽前苗木根茎新鲜无失水。提倡裁植脱毒苗。
5.1.2 苗木准备
5.1.2.1 苗木修剪
将苗木根系进行修剪 ,过长的根系适当短截 ,破根和烂根需在破烂处剪断 ,病虫根从基本疏除 ,根
颈部以上 30 cm范围内小枝全部疏除。
5.1.2.2 苗木消毒
解除嫁接口薄膜 ,用10 %的石灰水(可添加适量生根剂)或 1%硫酸铜消毒液或多菌灵 300〜500倍
液浸蘸消毒。
5.2 改土
根据土壤肥力情况确定有机肥用量 ,土层较浅的土壤 ,需按全园每亩 2000 kg腐熟有机肥 ,同时配
施磷肥改土。土壤肥沃区 ,有机肥用量可适量减少。坡地采用定植穴改土。平地 采用起垄改 土,全垄呈
直线,垄间可以推平 ,便于田间管理操作和今后生草 ,若园地地下水位较高 ,则要求每 10 m开挖排水沟
和厢沟各一条。
5.3 栽植
5.3.1 栽植时期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SZSG 1—2021
3 9月至次年 3月初均可定植 ,以10月〜12月秋植为佳。栽后定干 ,定干高度在 40 cm〜60 cm。
5.3.2 栽植密度
单位面积上的定植株数依据园地地势、砧木、土壤、整形修剪方法而定 ,李子株行距 4 m×5 m或4 m
×4 m。
5.3.3 栽植方法
在经过改土的园地挖宽 30 cm、深 40 cm 左右定植穴 ,将苗木放入定植穴中 ,并将根系舒展 ,苗木
扶正,嫁接口朝迎风方向 ,边填土边向 上提苗、踏 实,使根系与土充分密接 ,根颈露出地表或嫁接口高
于地面,做一个直径 1 m 的树盘以方便管理 ,浇足定根水。
5.3.4 覆膜
可以树盘覆盖 ,也可以整垄覆盖 ,以黑膜效果较好。覆盖时 ,膜与根茎保留 3 cm左右距离 ,并在根
茎部压适量细土。
6 土肥水管理
6.1 土壤管理
6.1.1 合理间作
树龄在3 年以内的幼龄树树干周围 1 m 范围不宜间作 ,行间可间作矮秆作物。
6.1.2 行间生草
李园宜种植白三叶草、黑麦草等作为绿肥 ,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6.1.3 树盘覆盖
6.1.3.1 7~9 月用作物秸杆覆盖树盘,在距离树干 10 cm〜15 cm 外的树盘上铺设覆盖,厚度 10 cm〜
20 cm。
6.1.3.2 不应将树干完全塞实,同时注意雨季排水。
6.2 土壤培肥
6.2.1 培肥原则
应当通过适当的耕作与栽培措施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 ,包括:
a) 回收、再生和补充土壤有机质和养分来补充因植物收获而从土壤带走的有机质和土壤养分;
b) 采用种植豆科植物、免耕或土地休闲等措施进行土壤肥力的恢复。
c) 当 a)、b)描述的措施无法满足植物生长需要时 ,可施用有机肥以维持和提高土壤的肥力、
营养平衡和土壤生物活性 ,同时应避免过度施用有机肥 ,造成环境污染。
d) 可使用溶解性小的天然矿物肥料 ,但不得将此类肥料作为系统中营养循环的替代物。矿物肥料
只能作为长 效肥料并保持其天然组分 ,不应采用化学处理提高其溶解性。不应使用矿物氮肥。
e) 可使用生物肥料;为使堆肥充分腐熟 ,可在堆制过程中添加来自于自然界的微生物 ,但不应使
用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
6.2.2 培肥的种类
允许使用的土壤培肥种类有植物和动物来源、矿物来源、微生物来源 ,其组成成分和使用条件见附
录A。
6.3 施肥
6.3.1 基肥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SZSG 1—2021
4 6.3.1.1 基肥占全年施肥量的 60 %,在采果后至秋季落叶前( 9 月~10 月)施入,最迟在 11 月初以前
完成。
6.3.1.2 以有机肥为主,混合少量化肥,每亩施入 2000 kg〜3000 kg基肥。
6.3.1.3 施用方法以沟施为主,结 合穴施,沟 长50 cm〜60 cm,深20~45 cm,宽30 cm~40 cm,施肥
部位在树冠投影范围内。每次行间、株间轮换施肥位置,以达到主要根系分布层为宜。
6
T-SZSG 1—2021 石柱红脆李生产技术规程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2-18 17:34:46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