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91.140.10CCSP46!"#$T/CI036—2021"#$%&'()*+,-./"#$%&'()*+,-./"#$%&'()*+,-./Specificationfordynamicdesignofbuildingdistrictenergysystem
2021-12-22发布2021-12-22实施!""#$%&'()*)*)*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0/12345—636!
!+,前⾔............................................................................................................................21总则............................................................................................................................22术语............................................................................................................................33基本规定....................................................................................................................34能源规划⽅案............................................................................................................45负荷计算....................................................................................................................46冷热源设计................................................................................................................47输配系统设计............................................................................................................5本规程⽤词说明............................................................................................................6引⽤标准名录................................................................................................................7条⽂说明........................................................................................................................8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0/12345—636!
6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0/12345—636!
4前前前⾔⾔⾔本指南按照GB/T1.1-2020《标准化⼯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起草。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标准化⼯作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归⼝。本标准由东南⼤学,中节能城市节能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中电节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同济⼤学,江苏河海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国⽹(苏州)城市能源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江苏源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南京东达智慧环境能源研究院,江苏成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天纳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南⼤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泰州市⼟⽊建筑学会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张⼩松,张伦,⻩世芳,梁彩华,蔡亮,杜⽟吉,钟凡,曹荣光,于航,张利平,潘杭萍,赵善国,李明霞,朱庭浩,宁⽅亮,龚德建,陈俊,李世彦。本标准是⾸次发布。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0/12345—636!
7-./0123456789:-./0123456789:-./0123456789:;;;<=<=<=1.0.1为提升建筑区域能源系统的设计质量,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节能环保,保证⼯程质量和运⾏效果,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于综合利⽤可再⽣能源、⼯业余热、常规能源等能源资源,为建筑群⾄城市区域范围解决冷热需求的区域能源系统。1.0.3建筑区域能源系统应根据能源资源情况、⽤户接⼊进度、建筑⽤能情况等条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进⾏动态设计。1.0.4建筑区域能源系统的设计,除应执⾏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业和地⽅现⾏有关标准的规定。>>>?@?@
[email protected]建筑区域能源BuildingDistrictEnergy建筑区域能源通过对城市建筑能源体系的优化集成和可再⽣能源的规模化应⽤,实现可再⽣及低品位冷热源的提质增效,冷热输配以及存储,满⾜建筑群⾄城市区域范围内,建筑终端冷、热、热⽔等各项需求,改善⼈居环境,降低能源消耗。2.0.2动态设计DynamicDesign根据建筑区域能源系统需求侧和资源侧在时间和空间的变化特征,结合能源技术发展,对建筑区域能源系统持续优化的设计⽅法。ABC9D3.0.1建筑区域能源系统建设前应进⾏区域能源专项规划,通过建筑需求侧与能源资源供给侧在时间和空间的动态匹配确定能源⽅案。3.0.2区域能源需求侧的负荷计算应区分不同建设阶段,如既有建筑、在建建筑、规划建筑等,采⽤适宜的负荷计算⽅法进⾏负荷计算。3.0.3区域能源冷热源的选择应符合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发展⽅向,优先选择低碳型能源。3.0.4区域能源站应控制供能范围和输配范围。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0/12345—636!
8EEE129FGH129FGH129FGH4.0.1建筑需求侧应分析建筑的使⽤特点,综合考虑不同业态建筑接⼊区域能源系统的适宜性,获得负荷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和时间上的发展特征。4.0.2资源供给侧应分析各类冷热源资源和可再⽣能源资源的特性,获得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和时间上的发展特征。4.0.3区域能源系统⽅案应结合项⽬特点,统筹建筑需求侧与资源供给侧,采⽤初投资、运⾏费⽤、系统能耗、全⽣命周期成本、系统综合能效、节能率、碳排放量等指标综合权衡下优选的⽅案。4.0.4能源站建设应以区域能源专项规划为依据,宜采⽤分期建设的⽅式,合理设置分期建设时序、能源站规模和供能范围。4.0.5能源站选址宜靠近负荷中⼼或可再⽣能源采集处,并根据需求预留扩建⽤地。能源站可考虑与周边区域的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公共交通设施等集约化建设和共享。IIIJK8LJK8LJK8L5.0.1既有建筑的负荷应以实际建筑参数和运⾏数据为基准。5.0.2在建建筑应通过软件模拟⽅法计算供暖季逐时热负荷与总热负荷,供冷季逐时冷负荷与总冷负荷。5.0.3规划建筑可采⽤单位建筑⾯积指标法,根据控规指标进⾏冷热负荷估算。5.0.4区域能源系统应考虑接⼊率、⼊住(驻)率、同时使⽤系数、不同建筑类型和业态作息时间等对设计冷热负荷进⾏优化。5.0.5区域能源系统设计冷热负荷宜为设计负荷范围⽽不是设计负荷值。5.0.6区域能源应考虑不同的建设阶段,绘制负荷范围增⻓曲线,并以区域开发建设进度为基础,逐年更新负荷范围增⻓曲线并动态调整能源系统的容量。MMMNO278NO278NO2786.0.1区域能源冷热源的选择宜按不同建设阶段考虑:近期宜考虑投资成本和使⽤灵活性,优先采⽤初投资较低且使⽤便利的能源形式,如空⽓源热泵、热源塔热泵、冷⽔机组等;中期宜考虑系统能效,降低运⾏能耗和成本,可结合属地化资源优先采⽤能效较⾼的冷热源,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0/12345—636!
5如污⽔源、浅表⽔源、⼯业余热等资源;远期宜考虑多能源的补互,保障系统可靠运⾏,并实现灵活调峰。6.0.2区域能源冷热源⽅案应通过多⽅案的技术经济⽐选综合确定,并能结合能源技术发展和外部条件变化动态调整。6.0.3冷热源容量应结合设计负荷范围和负荷范围增⻓曲线分期配置,并预留⼀定调整空间。6.0.4冷热源设备选型宜兼顾低负荷率⼯况下的系统能效。6.0.5蓄能装置宜较早建设,优先采⽤冷热双蓄的技术形式。6.0.6能源站建筑设计和空间布局应考虑⼟建⼯程和设备安装的分期建设,预留设备运输和安装通道。6.0.7临时供能设施宜采⽤空⽓源热泵、热源塔热泵等灵活形式。6.0.8特殊需求⽤户可由区域能源系统提供基础负荷,在特殊需求⽤户处设置补充冷热源,减少特殊⽤户对系统的影响。6.0.9单个能源站应合理控制冷热源容量,根据建设条件和总供能规模优化后确定。6.0.10建筑区域能源系统在设计阶段应明确系统的能效指标和碳排放指标,并贯穿于区域能源系统全⽣命周期的评价与优化。6.0.11建筑区域能源系统应设计计
T-CI 036—2021 建筑区域能源系统动态设计规程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2-18 17:33:50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