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标准网
ICS65.020 A012 团体标准 T/GDSMM0016-2021 鲜食型甘薯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proceduresfortheproductionoffreshsweetpotatoes 2021-12-24发布 2021-12-28实施 广东省种子协会 发布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GDSMM0016-2021 I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提出。 本文件由广东省种子协会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湛江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广州禾立田生物科 技有限公司、普宁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普宁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韶关禾立田农场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邹宏达、陈景益、黄立飞、陈胜勇、何霭如、冯顺洪、邵振芳、陈新亮、何秀 英、王泽清、陈伟。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GDSMM0016-2021 1鲜食型甘薯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鲜食型甘薯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育苗管理、栽培管理、田间管理、病虫草 害防治、收获、包装、运输和贮藏、生产档案。 本文件适用于广东省甘薯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525有机肥料 NY/T1200甘薯脱毒种薯 NY/T2642甘薯等级规格 NY/T2789薯类贮藏技术规范 NY/T5010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3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鲜食型甘薯freshsweetpotato 以块根为食用部位的不经过深加工,适宜蒸、煮、烤制食用的甘薯。 4品种类型 鲜食型品种一般要求蒸、煮或烤制后品尝口感好,薯香味浓,种植表现抗病性强,适应性广,丰产, 薯形美观,商品性好,表皮光滑,色泽鲜艳,薯肉呈白色、淡黄色、黄色、橘黄色、橘红色或紫色。 示例1:软甜型有:广薯98、烟薯25、龙薯9号。 示例2:糯甜型有:广薯79、普薯32。 示例3:粉香型有广薯87、心香。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GDSMM0016-2021 25产地环境 应符合NY/T5010的规定,选择土壤疏松、排水良好且中等肥力水平或以上的沙质壤土或壤土进行 种植。 6育苗管理 6.1育苗方式 6.1.1甘薯育苗根据季节、地域的不同可采取温室大棚或露地育苗等方式。 6.1.2广东夏秋薯区可在2月份-4月份开始利用大棚或温室进行薯块育苗。 6.1.3广东秋冬薯区可在6月份开始整地露天育苗。 6.2苗床准备 6.2.1薯块育苗的苗床地应选择背风向阳、排灌良好,管理方便的地方。 6.2.2育苗的苗床起垄宽为1.0m-1.2m,深度20cm-30cm左右,长度视需要而定,四周开好环田 排水沟。 6.3种薯选择 6.3.1根据当地土壤气候条件、种植目的、营销方式等因素,选用通过国家鉴定或登记或通过广东省 审定的优质专用甘薯品种。 6.3.2选用薯块表皮光滑、无破损、无病斑、中等大小均匀并符合NY/T1200的要求或具有原原种特 征的薯块育苗。 6.4种薯处理 将种薯放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400倍液中浸10min-12min。 6.5排种 6.5.1在春季气温稳定在16℃以上时,苗床开沟,浇足底水,排种于沟中,盖2cm-3cm厚的土, 除遇特殊干旱外,出苗前通常不浇水,以免土温降低,影响出苗。 6.5.2采用种薯首尾相接的形式平排,种薯间相隔5cm-10cm。 6.5.3种薯出苗后适当浇水、追肥,促苗生长。每667㎡大田用种量约30㎏,排种期掌握在栽插前 100d左右。 6.6苗期管理 6.6.1薯苗长到10个节左右时,及时采苗进行假植扩繁。 6.6.2在假植苗节数达到6个节-10个节时进行摘芯打顶促分枝。 6.6.3摘芯后每667㎡可施尿素8㎏-10kg培育嫩壮苗。 6.6.4当分枝苗长到8个节左右时即可采苗进行大田栽插。 7栽培管理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GDSMM0016-2021 37.1整地 结合基肥施用,深耕25cm-30cm为宜,之后将地耙平。 7.2起垄 7.2.1垄距视土质、土层厚度、地势、常年旱涝情况而定,垄距宜110cm(包括垄沟),垄高30cm-40 cm。 7.2.2夏秋薯区利用冬闲田种植的,可在春雨来临前起垄,利用非冬闲田种植的,应在降雨间隙抢时 起垄。 7.2.3与水旱轮作,或与旱作作物花生、玉米等作物轮作,以减轻病虫害和连作障碍。 7.3栽插 7.3.1采苗与消毒 7.3.1.1应采顶端第一段苗(约25cm长有6-8个节),剔除弱苗,保持薯苗新鲜。 7.3.1.2在栽插前可用抗菌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2000倍液,或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 倍-700倍液,浸苗基部(5cm-10cm)10min,药液可以连续应用10次左右。 7.3.2栽插时间 适宜在春、夏、秋、冬季节种植: a)春植选择在3月底、4月初栽插; b)夏植选择在5月中旬-7月中旬进行; c)秋植选择在立秋前后种植; d)冬植选择在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栽插。 7.3.3栽插密度 栽插密度应根据品种、土壤肥力、生育期、栽培目标来确定,以每667m2栽插3000-3600株为宜。 7.3.4栽插方式 7.3.4.1根据气候、土壤及栽培目标选择适宜的扦插方式。 7.3.4.2苗期肥水条件好、需要增加结薯个数,降低大薯率的可采用水平扦插法、船底形扦插法或压 藤扦插法。 7.3.4.3提高大薯率或提高苗期抗旱性的宜采用斜插法。 7.3.4.4栽插密度应根据品种、土壤肥力、生育期、栽培目标而定。 7.3.4.5干旱时扦插,土壤可先浇水后插苗,待窝水渗净后再封土,扦插后保持薯苗直立。 7.3.4.6一般情况下,薯苗插入泥土3节-4节,栽插后淋足定苗水。 7.4查苗补苗 栽插一周后查苗补苗,去除弱、病虫危害苗;选用壮苗补苗,补苗时宜选择雨天或阴天傍晚。 7.5中耕培土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GDSMM0016-2021 47.5.1薯苗返青后至封垄前,可进行1次中耕除草。 7.5.2在栽插后50d左右进行一次开垄大培土,在将泥土覆盖回垄时,尽量将茎蔓基部覆盖好,可预 防蚁象的为害。 7.5.3培土后将薯蔓均匀放回原处。 7.5.4春植与冬植薯可延迟15d-30d进行大培土。 8田间管理 8.1肥料管理 8.1.1施肥原则 8.1.1.1根据土壤肥力和目标产量,按照NY/T496的规定进行合理平衡施肥。 8.1.1.2宜使用商品有机肥,宜使用已腐熟的农家肥。 8.1.1.3按照减氮、稳磷、增钾,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原则施肥。 8.1.1.4肥料应用参考值标: a)每公斤土壤速效氮低于20mg-30mg时,亩施纯氮5㎏-15㎏作底肥,高于80mg时可不施氮 肥; b)每公斤土壤速效磷低于20mg时,亩施五氧化二磷5㎏作底肥,高于50mg时可不施磷肥; c)每公斤土壤速效钾低于30mg时,亩施氧化钾20㎏,30mg-100mg时,亩施氧化钾10㎏-20 ㎏,超过150mg时可不施钾肥。 8.1.2基肥 肥料的使用应符合NY/T525的规定,整地起垄时,以腐熟人粪尿、厩肥或堆肥等作基肥(约1000 ㎏-1500㎏/667m2)。 8.1.3促苗肥 在栽插后15d-20d,薯苗成活时追施速效氮肥,每667m2用尿素5kg-8kg,若薯苗青绿较壮,可 免施促苗肥。 8.1.4促薯肥 结合开垄培土施促薯肥,每667m2施用钾肥20kg-30kg(宜用硫酸钾,不宜用氯化钾),氮肥10kg-15 kg,或折合等量肥效的复合肥。 8.2水分管理 8.2.1灌溉用水应符合GB5084的规定。 8.2.2适宜的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60%-80%。 8.2.3薯苗栽插后,晴天应浇水护苗,连续进行2d-3d,直至成活。 8.2.4结薯期,干旱时灌浅水。 8.2.5薯块盛长阶段,干旱及时灌跑马水,灌水深度为垄高的1/3。 8.2.6收获前20d应停止灌水。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GDSMM0016-2021 58.2.7遇涝及时排清田间渍水。 9病虫草害防治 9.1主要病虫草害 9.1.1广东省甘薯主要病害为病毒病、薯瘟病、茎腐病、疮痂病。 9.1.2主要虫害为斜纹叶蛾、麦蛾及蚁象等。 9.1.3主要草害为禾本科单子叶杂草及空心莲子草等双子叶杂草。 9.2防治原则 9.2.1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 治为辅”的治理原则。 9.2.2根据防治对象,合理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宜选用NY/T393中允许使用的农药。 9.2.3应控制农药浓度及安全间隔期。 9.3主要病害防治 9.3.1不应栽插病毒苗,控制甘薯SPVD复合病毒和卷叶病毒危害。 9.3.2应选用抗病品种、选择无病地块种植。 9.3.3疮痂病发病初喷施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隔 10d喷施1次,连续防治2-3次。 注:薯瘟病、茎腐病暂无有效药剂防治。 9

pdf文档 T-GDSMM 0016—2021 鲜食型甘薯生产技术规程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T-GDSMM 0016—2021 鲜食型甘薯生产技术规程 第 1 页 T-GDSMM 0016—2021 鲜食型甘薯生产技术规程 第 2 页 T-GDSMM 0016—2021 鲜食型甘薯生产技术规程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2-18 17:33:48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