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65.020.20
CCSB31
团体标准
T/LZLSF006—2022
豆角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forproductionofbean
2022-04-20发布 2022-05-20实施
柳州市螺蛳粉协会 发布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LZLSF006—2022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柳州市农业农村局提出。
本文件由柳州市螺蛳粉协会归口并宣贯。
本文件起草单位:柳州市蔬菜副食品有限公司绿都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柳州市柳南区现代农业产
业服务中心、柳州市农业农村局、广西科技大学、柳州市添翼种养专业合作社、柳州市绿宝蔬菜种植专
业合作社、柳州市螺蛳粉协会。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梁璋、蒋薇薇、王相华、韦家其、唐丹萍、庞彦、张容、黄颂迪、覃娇燕、梁
丽梅、夏宏秋,唐机文、程昊、叶统政。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LZLSF006—2022
1
豆角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柳州螺蛳粉原料豆角的术语与定义,规定了栽培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栽培技术、
病虫害综合防治、采收以及建立生产档案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柳州螺蛳粉原料豆角栽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2619瓜菜作物种子豆类(菜豆、长豇豆、豌豆)
NY/T2798.1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第1部分:通则
NY/T2798.3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第3部分:蔬菜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豆角bean
拉丁学名:Vignaunguiculata(Linn.)Walp.,又名豇豆、长豇豆、带豆,是蔷薇目豆科豇豆属
的一年生蔬菜。
3.2
柳州螺蛳粉原料豆角beansofrawmaterialsofLiuzhouLuosifen
新鲜、荚果硬实、不脱水、无缩皱、质地脆嫩、大小均匀、无虫眼、荚内种子不显露或略有显露的
豆角,且无异味、无腐烂、无冷害或冻害。
4产地环境
4.1环境条件
选择在无污染和生态条件良好的农田种植。基地选点应远离工矿区和公路铁路干线,避开工业和城
市污染源的影响。应符合NY/T2798.1和NY/T2798.3的有关规定。
4.2土壤条件
以地块向阳,土层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15%,排灌条件良好,pH值6.0~7.5的砂壤土或壤土为
佳。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LZLSF006—2022
2
5栽培技术
5.1品种选择
5.1.1选择抗病、优质、高产、商品性好的品种。
5.1.2种子质量:纯度≥97%,净度≥98%,发芽率≥85%,水分≤12%。种子应符合NY2619的规定。
5.2整地、施基肥
5.2.1整地: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翻耕整地,晒土7d~10d;起畦高25cm~30cm,畦面宽100cm~
110cm,畦间距40cm。
5.2.2施基肥:每茬施用腐熟农家肥2t/667㎡或有机质含量≥40%的生物有机肥0.5t/667㎡。应符
合NY/T496的规定。
5.3种子处理
将准备播种的种子在晴天晾晒1d~2d。宜选用带有拌种剂的种子;如无拌种剂需要用药物拌种,
用按用种量的0.3%的有效含量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或者用有效含量62.5%精甲•咯菌腈50~100
倍液拌种,拌种后晾干即可播种。
5.4播种、育苗
5.4.1播种时间:3月至8月中旬均可播种。3月播种的要加盖地膜和小拱棚。
5.4.2直播:干籽直播,直播时选择晴暖天气,当白天达15℃以上,夜间为12℃以上时即可开始播
种,播种前浇足底水,土壤含水量在70%左右,按穴深3cm~5cm、穴距25cm、行距65cm,每畦播两
行。每穴3~4粒种子,覆土1.5cm左右,一般每667㎡播种1.5~2kg,播种后覆膜。
5.4.3穴盘育苗:采用穴盘育苗的可选择50~72孔穴盘育苗。每穴播种3粒。从播种到出土白天保持
15℃以上,夜间保持12℃以上。出土后白天保持20℃~25℃,夜间保持15℃~16℃。定植前4d~
5d,白天保持20℃~25℃,夜间保持15℃~18℃。苗龄为2叶1芯时根据天气情况适时移植。
5.5田间管理
5.5.1苗期管理:当有30%种子出土时,要及时揭膜。幼苗长至2~3张真叶时开始选苗,每穴留2~3
苗。
5.5.2搭架、引蔓和整枝:豆角5~6片叶时要及时拉豆角专用网,网的高度为2m,或搭人字架,高
度为2m。人工辅助引蔓上网上架,选择晴天的午后进行。按逆时针方向把蔓缠绕豆网上,并加以固定。
植株满架前,一般需人工辅助绕蔓1~2次。去除第一花序以下的侧枝,下部老叶和田间落叶及时清除。
5.5.3浇水:苗期以控水控肥为主,视墒情适当浇水。结荚期第一花穗开花坐荚时要浇足水。此后要
控制浇水。当主蔓上2/3花穗开花时,再浇足水,保持土壤湿润。
5.5.4追肥:当豆角上架后,每隔7d结合淋水施用15kg/667㎡15-15-15或17-17-17的复合肥。豆
角开始采收上市后,每隔5d~7d,追施25kg/667㎡15-15-15或17-17-17的复合肥;苗期到开花前
进行根外追肥,用800~1000倍的硼肥,每隔2周进行喷施。应符合NY/T496有关规定。
6病虫害防治
6.1防治原则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LZLSF006—2022
3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从整个生态系统出发,优先运用农业、物理、生物、生态等防
治措施,适当运用化学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等有害生物孳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
保持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的多样性,将有害生物控制在允许的经济值以下,保证采收的豆角产品
符合GB2763的标准。
6.2农业防治
严格选用健康无病虫的种子或进行种子消毒,防止种子带菌带虫卵传播。宜与非豆科作物合理轮作。
6.3物理防治
使用黄板诱杀蚜虫、斑潜蝇,每667㎡悬挂30~40张。使用蓝板诱杀蓟马,每667㎡挂30~50张。
露地栽培铺银灰地膜或悬挂银灰膜条驱避蚜虫。每20000~40000㎡,安装一盏杀虫灯诱杀害虫。
6.4生物防治
使用生物农药、性诱剂、以虫治虫等进行生物防治。
6.5化学防治
应符合GB/T8321、GB2763规定。参见附录A。
7采收
豆角应在新鲜、荚果硬实、不脱水、无缩皱、质地脆嫩、大小均匀、无虫眼、荚内种子不显露或略
有显露的豆角,且无异味、无腐烂、无冷害或冻害时采收。采收时,要防止拉伤留存的花序,在距花序
有1cm处夹断采收,采收过程中保护好豆角的根茎,分批采收。
8建立生产档案
对具体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时间、日期、药剂名称、种类及使用浓度进行详细记录。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LZLSF006—2022
4
AA
附录A
(规范性)
主要病虫害及化学防治方法
主要病虫害及化学防治方法参见表A.1。
表A.1主要病虫害及化学防治方法
防治对象 农药名称 使用量ml(g)/667㎡ 施药方法 安全间隔期
灰霉病40%嘧霉胺 63~94 喷雾 3
50%异菌脲 70~100 喷雾 2
25%嘧菌脂 40~60 喷雾 2~6
锈病25%的三唑酮 22.5~45 喷雾 15~20
25%吡唑醚菌脂 22.5~45 喷雾 5
40%腈菌唑 15~22.5 喷雾 7
蓟马、蚜虫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 15~20 喷雾 3
6%乙基多杀菌素 40~50 喷雾 7
70%吡虫啉 22.5~45 喷雾 3~5
金龟子绿僵菌 60 喷雾 —
豆荚螟5%氯虫苯甲酰胺 15~30 喷雾 1
5%溴虫氟苯双酰胺 15~30 喷雾 5
金龟子绿僵菌 60 喷雾 —
斑潜蝇 70%灭蝇胺 60 喷雾 5~7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LZLSF 006—2022 豆角栽培技术规程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2-18 17:32:45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