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31.030
CCS
ZACA L 10
T/ZACA 040—2022
团体标 准
柔性显示模组弯折性能试验方法
Test method for flexural performance of flexible display modules
2022 - 06 - 02发布 2022 - 06 - 02实施
浙江省质量合格评定协会 发布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ZACA 040 —2022
I 目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目的 ............................................................................... 1
5 标准大气条件 ....................................................................... 1
6 试验过程 ........................................................................... 1
7 试验报告 ........................................................................... 3
附录A(资料性) 弯折性能评价 ......................................................... 4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ZACA 040 —2022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浙江省质量合格评定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
本文件参与起草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浙江智峰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何志峰、张咪、陈来成、朱海斌、马少鹏、张熙东、黄清林。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ZACA 040 —2022
1
柔性显示模组弯折性能试验方法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柔性显示模组弯折性能试验的 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目的、标准大气条件、
性能指标、试验过程及试验报告。
本文件适用于10 µ m以上厚度柔性显示模组的弯折性能试验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38001.11 柔性显示器件 第1-1部分:术语与文字符号
GB/T 38001.61 柔性显示器件 第6-1部分:机械应力试验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GB/T 38001.11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柔性显示模组 flexible display module
单一的柔性光学膜、触摸屏、 感应膜器件,或者具备外部驱动、光学膜和触摸屏或感应膜的柔性显
示器件。
4 目的
本文件给出了柔性显示模组弯折性能的标准试验程序,用于评价柔性显示模组在应用过程中受到
一定弯折加载时的性能。柔性显示模组弯折性能的最终评价主要基于表观结构损伤情况,包括折痕、裂
纹及断裂情况。附录 A给出了柔性显示模组的弯折性能评价。
5 标准大气条件
试验应在符合GB/T 38001.61规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
a) 温度:15 ℃~35 ℃;
b) 相对湿度: 45% R.H. ~75% R.H.;
c) 大气压力: 86 kPa~106 kPa。
6 试验过程
试样
应选用表面无划伤、无折痕的柔性显示模组试样。
试验装置
弯折试验装置应满足以下要求:弯曲半径、弯折速度、弯折次数应可调,弯折过程应保持匀速;可
实现0° ~ 180°连续弯折且弯折区域圆心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
试验方法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ZACA 040 —2022
2 采用单侧弯折翼板摆动方式完成 0° ~ 180°的弯折加载,使得柔性显示模组试样发生往复弯折,如
图1所示。红色曲线为弯折区域边界点的运动路径,该路径为弯折半径下的虚拟圆沿弯折方向滚动所形
成的曲线路径,即平移与转动的合成路径,弯折翼板在过程中与弯折区域外边缘时刻保持相切,如图 2
所示。
柔性显示模组弯折翼板
初始平面弯折方向
图1 弯折方式示意图
① ② ③④
⑤
⑥
⑦
图2 弯折路径示意图
试验步骤
试验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a) 使用无尘布清洁试样及弯折翼板表面,并在标准大气条件下静置 30 min。
b) 将试样固定弯折翼板固定区域,在试样允许的情况下,可选用无痕胶带、胶水等。试样固定如
图3所示。
c) 设置弯折半径、 加载速度、 次数条件, 开始往复弯折加载。 由于柔性显示模组性能与加载速度、
弯曲半径和弯折次数相关,因此在每次试验中都应记录上述信息。试样朝向同样需要说明,例
如面朝上或者面朝下。
下面给出试验 条件可选示例:
弯曲半径 r:可为10 mm、5 mm、4 mm、3 mm、 2 mm、1 mm、0.5 mm ;
加载速度 v:90°/s、60°/s、45°/s、30°/s、15°/s、5°/s。
d) 若试验过程中出现试样脱落、窜动等情况,及 时停机,重新固定试样并开始试验。
e) 试验结束,将试样置于平铺状态下恢复 10 min,观察试样表观结构损伤情况。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ZACA 040 —2022
3
弯
折
区
固定区
固定区
图3 试样固定示意图
7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a) 报告编号;
b) 试验日期;
c) 样品描述;
d) 弯折半径、加载速度、弯折次数;
e) 试样朝向(面朝上、面朝下);
f) 环境温度、湿度、大气压;
g) 试样损伤类型;
h) 平均折痕深度;
i) 任何偏离本文件的异常现象。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ZACA 040 —2022
4 A A
附录 A
(资料性)
弯折性能评价
A.1 损伤类型鉴别
A.1.1 折痕损伤
在暗室环境下,利用条纹光斑作为检测光源,发出检测光线。将检测光线倾斜照射在柔性显示模组
待测面,使用图像采集设备拍摄光源反射图像,若出现折痕,可判定为折痕损伤。通过处理光斑条纹图
像计算得到平均折痕深度,即为试样的折痕程度。折痕观测方法如图A.1 所示,折痕如图A.2 所示。平均
折痕深度计算如式A.1 。
平均折痕深度 =(a1+a2+a3+⋯…+an)/n ····································· (A.1)
光源
图像采集设备
试样
图A.1 折痕观测方法示意图
弯折区a1
a2
a3
……
an
折痕深度
图A.2 折痕示意图
A.1.2 裂纹损伤
在10倍显微镜下观测,若弯折区域出现条形裂纹,可判定为裂纹损伤。
A.1.3 断裂损伤
试样破裂成两片或多片,可判定为断裂损伤。
A.2 弯折性能评价表
基于弯折次数、弯折半径参数进行试样的弯折性能评价。弯折性能评价如表 A.1所示。
表A.1 弯折性能评价表
弯折半径
mm 弯折次数N
次
N≤20000 20000<N≤100000 100000< N≤200000 N>200000
10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ZACA 040 —2022
5 表A.1(续)
弯折半径
mm 弯折次数N
次
N≤20000 20000<N≤100000 100000< N≤200000 N>200000
5
4
3
2
1
0.5
注: D级 C级 B级 A级 S级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ZACA 040—2022 柔性显示模组弯折性能试验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2-18 17:32:35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