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中华 人民共和国 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111675195.6
(22)申请日 2021.12.31
(71)申请人 华侨大学
地址 362000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城东城
华北路269号
(72)发明人 张涛 徐西鹏 姜峰 江安娜
黄国钦
(74)专利代理 机构 厦门市首创君 合专利事务所
有限公司 3 5204
代理人 张松亭
(51)Int.Cl.
G06F 30/17(2020.01)
G06F 30/20(2020.01)
G06F 119/08(2020.01)
G06F 119/14(2020.01)
(54)发明名称
切入式磨削理论模型仿真预测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切入式磨削理论模型仿真预
测方法, 包括: 步骤1: 测量砂轮地貌并对有效磨
粒半径、 出露高度以及磨粒密度进行统计学分
析; 步骤2: 基于步骤1的砂轮地貌统计学分析的
特征生成砂轮的数字模型进而建立起砂轮地貌
模型; 步骤3: 基于步骤2的砂轮地貌模型, 依据砂
轮地貌模型、 工件材料本构 模型以及工件和磨粒
材料热物理属性建立起切入式磨削模 型。 它具有
如下优点: 将建立基于砂轮地貌和工件 材料属性
的切入式磨削理论模型, 可准确预测划痕的回弹
量。
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9页 附图8页
CN 114239188 A
2022.03.25
CN 114239188 A
1.切入式磨削理论模型仿真预测方法, 其特 征在于: 包括:
步骤1: 测量砂轮地貌并对有效磨粒半径、 出露高度以及磨粒密度进行统计学分析;
步骤2: 基于步骤1的砂轮地貌统计学分析的特征生成砂轮的数字模型进而建立起砂轮
地貌模型;
步骤3: 基于步骤2的砂轮地貌模型, 依据砂轮地貌模型、 工件材料本构模型以及工件和
磨粒材料热物理属性建立 起切入式磨削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入式磨削理论模型仿真预测方法, 其特 征在于: 步骤1包括:
步骤(1): 在 砂轮修整后, 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砂轮地貌进行测量;
步骤(2): 假定一个虚拟基面, 虚拟基面距离测量区域 内出露最 高的磨粒顶部12 ‑18 μm,
磨粒的出 露高度为磨粒顶部相对于此虚拟基面的距离, 将磨粒出 露高度的分布图表达为高
斯分布的一部分, 得 出磨粒出露高度的取值范围;
步骤(3): 在统计磨粒密度 时仅考虑出露高度高于所述步骤(2)的虚拟基面的磨粒, 对
出露高度高于所述步骤(2)的虚拟 基面的磨粒个数进 行统计, 并对磨粒密度进 行计算, 得到
基于步骤(2)的虚拟基面的磨粒密度;
步骤(4): 将与工件接触部分的磨粒外轮廓用圆去拟合, 所得到的半径为有效磨粒半
径, 对有效磨粒半径进行测量, 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 有效磨粒半径遵循高斯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入式磨削理论模型仿真预测方法, 其特 征在于: 步骤2包括:
步骤(1): 将砂轮表面展开成一长度为L宽度为W的矩形空间, 根据磨粒密度计算总磨粒
数ntotal, 令i=1;
步骤(2): 随机生成并排布第i个磨粒Gi;
步骤(3): 判断所生成和排布的磨粒Gi是否满足边界条件, 以及Gi与之前排布的磨粒Gk
(k<i)是否产生干涉; 上述判断依据如下:
Ri<Xi<L‑Ri 式(1)
Ri<Yi<W‑Ri 式(2)
步骤(4): 如磨粒Gi满足边界条件和干涉条件, 则进行磨粒Gi+1的生成和排布, 如不满足
条件, 则重新投放磨粒Gi, 直至其满足条件;
步骤(5): 判断磨粒是否生成和投放完毕, 若为生成和完毕, 继续生成和排布磨粒; 若所
有磨粒均生成和排布, 则输出矩阵Γ, 矩阵包 含所有磨粒的空间位置信息和磨粒半径信息 。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切入式磨削理论模型仿真预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2)包
括:
用一个矩阵储存磨粒的空间位置信息和半径信息, 其中第i个磨粒Gi的位置信息用其球
心坐标Xi,Yi,Zi表示, 半径信息用Ri表示, Ri为满足步骤1的步骤(4)的有效磨粒半径分布的
随机数, Xj、 Yj、 Zi, 分别由下列三个式子计算所 得;
Xi=L×rand 式(4)
Yi=W×rand 式(5)
Zi=hi‑Ri 式(6)
其中hi为磨粒出露 高度, 其数值为满足步骤1的步骤(2)的磨粒出露 高度分布的随机 数,权 利 要 求 书 1/3 页
2
CN 114239188 A
2rand为生成随机数函数, 其取值范围为(0, 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入式磨削理论模型仿真预测方法, 其特 征在于: 步骤3包括:
步骤(1): 首先对工件进行数字化描述, 生成工件的初始数字化模型W, 对磨粒进行编
号, 令j=1;
步骤(2): 计算磨粒Gj与工件W的干涉情况, 得到未变形切削厚度hmean;
步骤(3): 计算 等单颗磨粒等效划擦深度ht,j;
步骤(4): 通过将Rj、 ht,j、 VS进行热力 耦合迭代计算, 平衡迭代后输出作用在磨粒Gj上的
法向力Fn,j和切向力Ft,j, 划擦温度Tj, 以及划痕的回弹比率 ηj,max;
步骤(5): 计算磨粒Gj划擦过工件表面后新的工件数字模型W;
步骤(6): 判断所有磨粒是否计算完毕, 若未计算完毕, 则重复步骤3的步骤(1)到步骤
(5)计算下一颗磨粒与工件相互作用过程; 若计算完 毕则输出计算结果矩阵Λ; 矩阵Λ包含
每颗磨粒的未变形切削厚度hmean、 作用在每颗磨粒上的力Fn,j和Ft,j、 每颗磨粒的划擦温度Tj
以及磨粒Gj划擦过工件表面后的工件数字模型W。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切入式磨削理论模型仿真预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1)包
括:
将三维切入式磨削工件转化为二维工件, 然后将工件离散成m条间距为ΔY的竖直线,
其位置用下标v表 示, 间距ΔY越小, 仿 真精度越高, 计算量越大; 每条竖直线的上部端点的Z
向坐标值用zv表示, Y向坐标为(v ‑1)ΔY, 用一个一维矩阵W储存所有竖直线的zv, 建立了工
件数字模型; 对于 工件初始数字模型而言, 所有竖直线的zv值均为‑ΔH;
步骤2所生成的数字化砂轮中的磨粒按照其X坐标的大小依次排序, 分别命名为G1,
G2,…, Gj,…, Gtotal, ΔH取前100个磨粒出露高度的平均值。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切入式磨削理论模型仿真预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2)包
括:
砂轮上磨粒Gj的球心坐标表示为X0,j,Y0,j,Z0,j表示, 根据磨粒几何运动学, t时刻Gj的球
心坐标的三个坐标分量分别如式(7) ‑(9)所示;
Xj=X0,j‑VSt 式(7)
Yj=Y0,j=costant 式(8)
式中l为杯型砂轮的展开长度, f为磨削过程单圈进给量; 球形磨粒的外轮廓任意一点
坐标满足式(10); 当磨粒Gj的球心的X向坐标为零时, 磨粒Gj与二维工件相干涉; 令Xj等于
零, y等于第v个竖直线的Y向坐标(v ‑1)ΔY; 将式(8)及式(9)带入式(10), 若方程无解说明
磨粒Gj与竖直线v无交点; 若方程有解且其解为zv’, 将zv’与矩阵W中储存的zv相比较, 当zv’
≥zv时, 说明磨粒Gj与竖直线v不干涉; 若zv’<zv时, 说明磨粒Gj与竖直线v相互干涉, 此时竖
直线v与磨粒 Gj相干涉部分线段长度hv可由式(11)计 算; 重复上述步骤, 分别令y等于所有竖
直线的Y向坐标, 可以得到组成工件的所有竖直线与磨粒Gj干涉部分线段长度, 由于Gj与不
同竖直线相干涉所形成的干涉线段长度不同, 定义磨粒Gj的未变形切削厚度hmean如式(12)
所示, hmean为所有干涉线段的平均值;
(y‑Yj)2+(z‑Zj)2=Rj2 式(10)权 利 要 求 书 2/3 页
3
CN 114239188 A
3
专利 切入式磨削理论模型仿真预测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22:22:25上传分享